教享受教育,从现在开始

作者:王淑俐

编辑:林云鹏

ISBN:978-7-5334-6551-3

定价:25.00元

出版时间:2015-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所属分类:教师教育|教师培训

标签: 教享受教育,从现在开始

关于本书

1.理论与实务兼具本书除了深入阐述“教育原理”,且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2.对“教育爱”的激励当下的教师面临越来越多的教育新问题,让本已身处教育困惑中的教师更加苦恼,对遇到的问题不知所措,对教育失去兴趣。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师参考的教育宝典,为想在教学领域有一番作为却又对教育学生感到无力的教师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备课笔记”,相信此书必能激励更多老师愿意献身教育工作。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形式的不断革新,教育生态也随之日益变迁,教师们的压力随之增加。新形势下的教师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教育新问题,让本已身处教育困惑中的教师们更加苦恼,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不知所措,对教育失去兴趣。作者从自身的实际教学案例出发,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想在教学领域有一番作为却又对教育学生感到无力的教师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备课笔记”,促进有助于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的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王淑俐,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2004年辞去教职,成为“自由的教育工作者”。现任台北教育大学、台湾科技大学、文化大学、世新大学等校兼任教授。2013年筹设“无国界教师组织”,扶助教育弱势群体。个人专长情绪管理与压力纾解、生涯计划与时间管理、教学技巧与评鉴、教育及学校行政沟通、人际关系与沟通、亲子沟通与单亲问题等,著述宏富。

目录

第一篇 赢得社会的尊重——让老师“够”专业
1 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1
2 永不淘汰的“教育爱” 8
3 学如逆水行舟,教呢? 15
第二篇 教学挑战——老师不冏、不怕、不退
1 尽全力,好好教 21
2 找到自己的“教学盲点” 24
3 学生观点的“优质教学” 31
4 学生愈来愈难教吗? 37
第三篇 教学EQ——教不厌,诲不倦
1 怎样教书不生气? 43
2 坚持教育理想 48
3 累了、倦了,那不会是我! 54
4 挽救教学挫败 60
第四篇 正向管教——压力适度的教学与辅导
1 积极正向的教育 67
2 “正向辅导与管教”的法律基础 74
3 穷则变,变则通 82
第五篇 教育沟通——老师的慎言与立言
1 教学表达更精彩 89
2 培养师生的信任感与情谊 97
3 师生沟通的盲点 103
4 教师说话的智慧 108
第六篇 亲师沟通——老师与家长的“团队合作”
1 亲师如何建立“共识”? 113
2 学生段考20 分,如何与家长沟通? 117
3 如果家长来“踢馆” 126
4 亲师合作的成功法则 132
第七篇 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尊严
1 铁杵磨成绣花针 137
2 打造学生的幸福学堂 140
3 如何面对“特别的学生”? 144
4 为了学生而学习、成长及改变 148
第八篇 享受教学——我下辈子还要当老师!
1 立下“当老师”的志向 157
2 教学是义务,更是享受 162
3 教育如何回归正途? 171
参考书目 177

精彩节选

教学是义务,更是享受
有一年,初中基测作文题目是——“夏天最棒的享受”。青少年多半写着,吹冷气、吃冰棒、游泳就是夏天最棒的享受,较少从精神层面探索。我问馥茗恩师:“如何引导孩子懂得享受夏天,进而享受人生?”恩师听完我的问题,说:“你这个题目出错了,人生不是享受,而是义务。”
恩师告诉我,一个活动到底是不是最棒的享受,要看自己是否觉得有趣。“有趣”不是一下子就能决定的,必须接触一段时间还愿意继续,才能产生更高的乐趣。
好吃的东西吃多了就不是享受,能从劳心或劳力的活动中,体会出意义或趣味,才算是享受。享受不是外来的,心领神会之后,即使做完了很累,仍然觉得快乐,而且庆幸做了这件事。“享受”是从“必须做却不喜欢”,变成“必须做也喜欢做”的心路历程,也就是认为“应该做而自动做”。“应该”就是“义务感”(duty),义务感开始时可能带有外力强迫,慢慢习惯、有吸引力了,就能自动去做。
胡适说:“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以老师来说,教学是义务,至于能不能成为“享受”,就要看老师是否用心耕耘、是否急功好利;总要努力一段时期,把学生教得好一点,才会有享受的感觉。唯有依着良心教学,发现我“应该”这么做,而且甘心为学生付出。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顽石点头”,学生终究会正向回应。努力的过程中,老师要挺得住,不受内外在的负面影响。尽力付出之后,学生的回馈就是教学最大的享受。以下六则学生的书面回馈,可证明我的教学享受。
 
享受实例之一
回想第一次上课,老师很自然地唱起歌来,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有老师能跟同学有那么多互动。虽然大家都知道师生沟通的重要性,身体力行却不容易。
与人约会要准时,这观念很早就在大家脑袋里了,老师却让我有更深的感受。如果迟到了,进入教室该怎么走,这一连贯的教导非常完整,我也实际操作过一遍。
看到老师处理事情,都以“双赢”为优先考量。其实若能体谅人都会犯错,或许下次就较能“理直气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在社团里需要与讲师联络,当老师提到电话中的自我介绍或邀请时,就很有感受。说话要有目标,像是姓名、单位、目的、时间、地点,需要事先准备某些资料,其实只要有一套流程,就不会忘东忘西。很多事情的大方向我们都知道,但经老师把细节补充进来,就像把原本的骨干填上了肉。
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或做法,有时并不为别人所接受,这时观察就很重要。从他人表达的方式中,可了解他希望人家怎么对待他。举例来说,有人过生日喜欢收到礼物,有人则比较喜欢你的陪伴。
人际关系的维持没有捷径,就像老师说的,要时常替感情加温。不论是男女朋友、家人、朋友、上司、同学,不去经营,就势必渐渐疏远。
五分钟的上台演讲,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是纸上谈兵。借由上台,检视自己准备得够不够。若对内容不够熟悉,就会过于紧张、眼神飘移、音量降低等;服装上,还是穿得正式点儿较好。
专心听其他同学演讲时,最令我惊喜的,不是谁讲得多好,而是大家整体的表现比我想象的水准高很多。其实,工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不差嘛!不要妄自菲薄!有人很有个人特色,让我开怀大笑;有的小组很有向心力,以共同的题目做一连串的演讲。到后来,我是欣赏演讲,根本不担心他们的演讲有什么问题。
辩论比赛是我最有收获的部分,一开始真的很排斥。在我的认知里,任何事情都可以坐下来好好谈。经过老师对规则的讲解、辩论前疯狂搜集资料、小组讨论、沙盘推演,到最后一刻上台,一切都觉得很值得。辩论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或许辩论的过程并不讨喜,但重点在事前的准备,可对某些议题更多的了解,比以前只是看电视新闻详细多了。讨论时,必须把找到的资料化为有力的论点,有架构、清楚地表达出来。双方相互炮轰时,对方的想法也会激发我们新的想法。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辩论后更确定自己的想法,日后能有条理地表达;对于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也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
谢谢老师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代,陪伴我们一起走过,分享很多该注意的礼貌、沟通表达的方式及技巧。将来的路还是要自己走,这份师生关系希望一直存在。
 
这是台科大“沟通与口语表达训练”课程中,某位同学的期末心得。看得出来他非常投入,所以有许多收获,也能体会老师的用心。其实,台科大的学生各个都很用功与体贴,让我十分感动。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字 数:101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