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世界:教育生活史研究引论

教育生活史研究丛书

作者:周洪宇 刘训华

编辑:李惠芬

ISBN:978-7-5334-6556-8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14-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所属分类:教育理论

标签: 生活史引论世界

关于本书

“教育生活史研究丛书”既有教育生活史的基本理论研究,又有教育生活史的个案实证研究,其内容涉及教育生活史研究的重要主题。丛书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逻辑的思维解读历史的文本,用翔实的史料还原过往的教育生活,用叙事的语言构建多彩的教育世界。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具有中国教育史学新特点的教育生活史理论的创建,同时为近现代和当代的校长、教师、学生的生活史研究提供具体范式。
“关注历史、关注当下”,形成教育史学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关照,使得这部引论之作既对于教育生活史的实际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并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教育生活史的研究专著,旨在介绍何为教育生活史、如何开展教育生活史的研究,并且以实例说明,是整个《教育生活史研究丛书》总论性的专著,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全书分上编与下编两大部分。上编是理论探索篇,分别论述教育生活史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理论、研究方法,教育生活史的学术承继,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和史料来源,教育生活史的叙事方式和研究风格。下编是个案生活史和集体生活史。个案生活史重点描述了中国近现代两个几乎被湮没和遗忘的知名教育家杨东莼、经亨颐的人生故事,集体生活史则主要描绘了近现代大转局时期学生教育生活的岁月流变。笔者试图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论述教育生活史这一新的研究取向与叙述体系,力求理论与实际结合、人物与生活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以推动教育生活史研究的开展,促进教育史学的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

周洪宇,
1958年生于湖北武汉。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院院长。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等职。著有《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画传》、《陶行知年谱长编》、《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教育公平论》、《教师教育论》、《中部教育论》、《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乐为教育鼓与呼》、《文化是一种力量》、《第三次工业革命百答》,编有《陶行知研究在海外》、《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等。首倡“教育活动史研究”,重构了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倡导教育史学“元研究”,建构了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新体系;倡导“陶行知学”,建构了陶行知研究新框架;以教育公平为重点,推动了义务教育全免费。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美)等中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20余次获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优秀成果奖、原创图书奖。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9年1月,被中国教育宣传网等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

刘训华,男,1978年生,江苏滨海人。历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近代社会的学生生活研究”等各级别课题20余项,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录。获省、市科研成果奖3项。2007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3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研究方向为教育史和高等教育学。

目录

上编理论探索篇
 
第一章教育生活史:教育史学研究新视域
 
一、教育生活史的基本内涵
 
二、史料、方法和表现状态
 
三、研究内容的文本借鉴
 
四、研究价值的多维阐释
 
第二章教育生活史的学术承继
 
一、西方史学流派的理念继承
 
二、日常生活世界的微观视野
 
三、教育活动史理论创立与实践探索
 
四、传统历史叙事模式的继承与嬗变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当代演变
 
六、教育生活史研究史料的来源
 
第三章教育生活叙事的产生
 
一、电影导演的谋篇布局
 
二、由小及大的逻辑意义
 
三、情境交融的场景再现
 
四、文笔多元的语言表达
 
五、文读互动的灵魂撞击
 
六、重回现场的史料价值
 
下篇生活叙事篇
 
第四章杨东莼:一个几近被湮没的教育家的生活叙事
 
一、逐梦少年
 
二、五四新青年
 
三、从理性之光到革命之路
 
四、流亡日本
 
五、学术的黄金期
 
第五章沉思录——教育学人经亨颐的早期人生
 
一、早年岁月
 
二、东渡扶桑
 
三、归国
 
四、执掌校印
 
第六章近代学生教育生活的岁月流变
 
一、历史大转局:从秀才到学生的教育救亡轨迹
 
二、非典型自由:北洋时期学生的时代感受(1912-1928)
 
三、庶民在奋斗:近代学生的学费问题与阶层流动
 
四、原点的变革:近代学生课堂生活的多维呈现
 
五、住宿生往事:近代学生的集体成长记忆
 
第七章相关研究文献
 
一、论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多维视野
 
二、论教育活动史多维视野的实现途径
 
三、教育生活史:教育历史的生动展现
 
四、从文学作品中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精彩节选

  • 节选|
一、教育生活史的基本内涵
 
教育生活史是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个研究领域,在学术源头上属于教育活动史的范畴,从整体上看是教育史特别是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延伸。教育生活史是教育史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需要集中突破的重要研究领域。
 
什么是教育生活史?从广义上说,教育生活史就是一切与教育生活有关的历史,它既包括学校教育生活,也包括家庭教育生活、社会教育生活及其他各种教育生活等,都是它研究的范畴。就狭义而言,主要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范围主要集中在学生、教师、学校、校长之间的教育生活。对于广义与狭义的认识,既要看到两点论,兼顾广义和狭义,也要突出重点,即狭义的教育生活。教育生活史让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和视角更为丰富,它让亿万人走进教育史研究的视野,在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给人以很好的启迪。同时,广义的教育生活史也是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各种类型的教育生活研究,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以史为鉴,迎接未来社会教育的变革。同时,教育生活史的研究,也对各个类型的教师、学生起到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
 
教育生活史更多的是记述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凭借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而加以维系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3页。世界是由每一个充满灵性的个体组成,在传统史学中那种只见“结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往往忽略了个体的感受。然而正是亿万个体的力量才推动社会的发展。每个个体的喜乐、焦虑、憎恶,虽然对历史的合力产生起着微乎其微的作用,但是普通人个体的价值不容忽视。从“沉默”的大多数的师生身上,更能够看到教育推进过程中的实际,基层普通人对于教育的承受是客观存在的。“个体”与“结构”之类的“庞然大物”相距甚远,相对于“结构”来说,家庭成员、邻里乡亲、同事伙伴等“个体”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更为巨大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人际交往远比“结构”更能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力。Gregory,Brad S.,“Is Small Beautiful?Micro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Everyday Life”,in History and theory,v?38,No?1\[Fed?1999\],p?101,104.日常生活史研究领域宽泛,对其关注范围只能模糊约定为“日常行为”,包括工作行为和非工作行为两大类。“按照这种界定,衣食住行、人际交往、职业与劳动、生与死、爱与憎、焦虑与憧憬、灾变与节庆,都属于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内容;而日常行为所牵涉的所有制关系、财产继承、人口变化、家庭关系、亲族组织、城市制度、工人运动、法律争讼等等,也可以作为背景进入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范围。”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载《光明日报》2006年2月14日第12版。
 
教育生活史研究具有“跨界角度”,教育生活史研究不仅来源于教育史、教育学,更是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活的资料来源,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源泉的反映。教育生活史的研究视野,受到西方日常生活史研究者的影响。他们关注社会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他们对二战中德国下层工人、外籍雇工、犹太人、同性恋者以及吉普赛人的研究、对欧洲近代早期惨遭迫害的“女巫”的研究,不仅在史学界,而且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震动和强烈反响。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载《光明日报》2006年2月14日第12版。
 
在历史学领域,是人的过去教育活动的一种生活呈现,它将与人相关的内容以生活的方式加以表现,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它的一大贡献在于,将历史的写法由帝王将相的历史、精英人物、重大事件的历史,逐步发展到一般人的历史、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史。普通人日常的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情,在以往无论如何是走不进历史研究的视野,然而正是这数以万亿计的普通人的生活点滴,才汇聚成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包括教育生活史在内的普通人的生活史研究的逐渐兴起,是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巨大变革,是中国传统政治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人为本”学术研究的拓展,更是对西方史学的丰富和发展。
 
在人类学领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素,研究对象紧扣人的事件、心理和发展轨迹,较好地展现出对于人的文化关怀。教育生活史集中体现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访谈、口述等形式,能够给予教育生活史以第一手鲜活的研究史料,也保证研究内容和效果的鲜活。教育生活史将研究视野投向那些处于各个层次的教师、学生时,它的研究能够始终处于感知研究对象的前沿。
 
在社会学领域,通过对教育生活的历史呈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清晰地看到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对于社会学和社会史的丰富发展,具有重要的裨益。社会学的研究,始终需要对社会各个阶层包括教育阶层的了解。由教育职业发散开去的社会网络是中国古代社会以来一直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群体。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变革的加剧,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这些教师、学生的研究,是研究近代社会的一把钥匙。教育生活史研究不仅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对社会学发展的丰富和拓展。
 
在心理学领域,处于历史发展阶段的普通人的心理,是构成时代心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教育生活中参与者校长、教师、学生等诸多人心理的记录,特别是历次教育变革中普通教师、学生的内在感悟,能够给读者展现出教育变迁的轨迹。他们对于教育的具体的适应性和认同程度,都是值得研究者大力研究的内容。
 
教育生活史的研究内容可以按照教育活动参与者或者生活类型来分类。按照教育活动参与者分类,可以分为教师生活史、学生生活史、教育行政人员生活史等诸多以人的类别为划分的内容;也可以生活类别为划分,如校园生活史、日常生活史、学习生活史、课外生活史、家庭教育生活史、社会教育生活史等。教育生活史具有宏大的研究视野,它能够借助多学科的融合研究,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研究内容,给予学术界以学术启迪的同时,能够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历史佐证。
 
教育生活史从研究范围和内容上来说,属于生活史的研究范畴。但是生活史本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领域,人乃至其他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经历,都构成了生活史的研究领域。而从学术性来说,教育生活史的直接学术源头是教育活动史,它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呈现方式与表达内容,是对教育活动史研究的拓展和延伸,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增添了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内涵。

其它信息

页 数:421

开 本:16开

字 数:384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