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吴仁华,博士,研究员。1984年9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7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专业。2007年6月在职取得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11年12月任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主持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等多项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重点课题,出版《福建高等教育讲演录》、《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等多部著作,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
目录
专题一 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一、社会思潮及其产生的现实必然/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
(二)社会思潮产生的现实必然/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及其新特点/
(一)当前影响我国较大的社会思潮简析/
(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新特点/
三、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我国影响的应对之策/
专题二 质询西方宪政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一、“宪政民主”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二、质询宪政民主,澄清几个误认/
三、理性审视西方宪政民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理性审视宪政民主/
(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三)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专题三 廓清“普世价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普世价值的意蕴及其演进脉络/
二、廓清对“普世价值”认识的误区,揭露其实质/
(一)对普世价值认识误区的廓清/
(二)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
三、辩证地看待“普世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
(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专题四 澄清西方公民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社会治理/
一、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点/
(一)civil society辨义/
(二)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
(三)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及其价值观/
(四)公民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二、理性看待西方公民社会/
(一)西方公民社会是全球社会发展的唯一模式吗?/
(二)公民社会的存在必将导致民主吗?/
(三)西方公民社会观适合中国吗?/
三、加强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巩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一)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
(二)我国社会建设的关键: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
专题五 厘清新自由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及演变历程/
(一)何谓新自由主义/
(二)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演进/
二、厘清几个误解,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一)对新自由主义误导的辨析/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三、穿越新自由主义的幻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一)全面地看待新自由主义,穿越“自由”的幻象/
(二)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专题六 揭露西方新闻观,坚守社会主义新闻舆论阵地/
一、新闻的实质及特征/
(一)新闻的本质内涵/
(二)新闻的基本特性/
(三)新闻的社会属性/
二、揭示西方新闻观,认清其虚伪本质/
(一)西方新闻媒体是“第四种权力”吗?/
(二)“新闻自由”可以超越阶级性吗?/
(三)“真实客观”可以超越党派、阶级利益吗?/
(四)新闻活动真的是“独立中立”的吗?/
三、提高全民媒体素养,坚守社会主义新闻舆论阵地/
(一)提高全民媒体素养的必要性/
(二)提高全民媒体素养的现实路径/
专题七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及其产生发展/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与原因/
二、撩开虚无的面纱,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无”什么?/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一)以“两个不能否定”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两个不能否定”是维护党的历史、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前提和基石/
(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专题八 理解宗教的特质,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一、宗教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宗教的定义/
(二)宗教的起源/
(三)传统宗教的基本特征/
(四)我国宗教发展与民间信仰/
二、澄清对宗教认识的几个误解/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工作机制/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长期存在的客观性/
(二)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专题九 认识改革开放,坚定推进改革开放/
一、澄清当前对改革开放的几种错误认识/
二、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二)正确把握改革的全面性/
三、坚持中国道路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坚定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一)深化改革要坚持科学的改革观/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四)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专题十 分析国际社会的质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各种质疑/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重重/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腐败无法禁绝/
(三)中国共产党面临严重的“认同危机”/
二、科学分析国际社会对中国执政的各种质疑/
(一)国际社会质疑中国共产党的动因/
(二)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有力地回应了国际社会的质疑/
三、全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一)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深入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节选
- 节选|序言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前提是,引导师生对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影响形成一个基本认识。为此,福建工程学院校党委组织编写了《社会思潮十讲——青年师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及高校实际,以专题的形式整理出现阶段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师生认识鉴别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历史虚无主义、宗教、质疑改革开放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努力做到“四个讲清楚”,正面回答了师生的道路疑惑、信心疑惑、发展疑惑、文化疑惑和成长疑惑,帮助师生认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增进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心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努力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精彩人生。
希望《读本》成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活跃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借助于大众文化产品、生活方式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资讯媒体对大学校园进行渗透,广大师生通过各种渠道被动或主动接触到纷繁复杂的信息,对其知之不全、悟之不透,若不加以引导,很容易被误导,甚至仿效、盲从。大学是社会思潮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处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须臾不可放松。学习《读本》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师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引导师生以尊重多样、包容差异的态度清醒辨析社会现象,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客观认识。
希望《读本》成为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有益探索。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终极价值目标,而且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穷其一生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进行揭露,以期使人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新境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环境下,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矫正部分师生的价值取向错位,也应成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学习《读本》是学校推进教学改革、强化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有助于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只是占有物质财富,更在于奉献社会,弘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
希望《读本》成为拓展师生全球视野的有效途径。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合作日趋紧密,国家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背景下,必须引导师生既要立足本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开阔眼界,辩证看待大调整大变革的国际复杂局势。学习《读本》是师生观大势、谋大事的良好起点,有助于引导师生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决抵制各种西化、分化思想的侵扰,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用努力学习、勤勉工作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安定祥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读本》从酝酿到面世耗时一年。随着讨论研究的深入和具体编写的推进,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重点工作来抓,使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崇高理想的引领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高尚品德的示范者。因此,我们将《读本》编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了由本校思政课骨干教师集体编写,坚持了编写过程与辅导员、青年教师试读反馈相结合,坚持了编写阶段成果及时转化融入育人过程。希望《读本》也能够帮助担任班导师的广大青年教师、干部加深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考,在全员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深知,《读本》的出版仅是学校党委为构建全员育人大格局建立的一个新支点、为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进行的一次新尝试。改革发展永无止境,理论探索永无止境,教育实践也永无止境。围绕“两个巩固”,着眼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下一阶段,我们既要着力于有效运用《读本》、发挥《读本》作用,又要不断完善《读本》、提升《读本》品质,使之更加适应育人实际、增强育人功效。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243
开 本:异型16开
字 数:237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