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儿童“性”防线——小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作者:林甲针主编
编辑:张丽艳
ISBN:978-7-5334-6416-5
定价:19.80元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加强小学性教育,帮助小学生避免侵犯,提升性道德,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构建儿童“性”防线——小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其内容和形式都会使小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都很有实践性,简单易行。
——湖南省“国培计划”首批专家、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唐添翼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针对儿童的性侵害事件,这表明父母、学校和社会缺乏对儿童性心理、性安全的正确认知、科学的教材及系统的操作方法。林甲针老师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将给予父母和学校科学的指导,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构建起一道坚固的“性”防线。
——郑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郑州市高考心理辅导讲师团首席讲师 许小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小学生成长历程中可能遭遇的性骚扰性、侵害为主线,内容涉及对男性女性身体不同及隐私部位的认识,对何为性骚扰的阐释,对性骚扰易发地带及可能的加害人的描述,对校园内外可能发生的性侵应采取的对策,以及一旦遭遇性侵害应采取的心理修复方法,等等。以课例的形式呈现,以班级为单位对小学生进行辅导,不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也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作者简介
林甲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大学兼职教师,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就职于温州苍南教科所,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国班主任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浙江省德育工作标兵,浙江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中小学主题班会一等奖获得者。曾到内蒙古、四川、安徽、广东、重庆、江苏、湖北、云南、黑龙江、甘肃等十多个省市开展近二百场讲座。著有《爱,应该是教育的果实》,《中小学心理辅导N个典型案例》,编著《青春期困惑与团体辅导》,主编《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
目录
导言1
男孩女孩跷跷板
一、团体热身:造型秀
二、男女身体各不同
三、了解性别刻板——特质大轰炸
四、破除性别刻板——巧嘴大辩论
五、课堂小叮咛
隐私三角形
一、热身活动:身体歌
二、认识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
三、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四、分享收获
五、课堂小叮咛
我不喜欢这样
一、热身活动,导入主题
二、情境创设,认识触碰
三、活动感受,团体工作
四、智囊团体,找出策略
五、课堂小叮咛
初识性骚扰
一、热身活动:口香糖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
三、让我看看你是谁?
四、“怪叔叔”现形记
五、课堂小叮咛
受伤不是我的错
一、热身游戏:介绍我自己
二、心的划痕
三、辨一辨,谁是该羞耻的人
四、案例探讨: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依然爱你
五、课堂小叮咛
请大声说“不”
一、欣赏儿歌视频,引出主题
二、亲密尺度调查表反馈
三、案例探讨
四、课堂小叮咛
红色警戒线
一、暖身活动:言不由衷
二、YES or NO?
三、案例探析,用法律捍卫自己
四、签下承诺,全新的我
五、课堂小叮咛
戴着面具的大灰狼
一、暖身活动
二、性侵犯的迷思
三、直面熟人的性侵犯
四、课堂小叮咛
黑色地带
一、暖身活动:唱反调
二、安全找茬
三、危险地图,画一画
四、我是小编剧
五、救命拳
六、课堂小叮咛
正视语言性骚扰
一、导入:抓“色狼”
二、小组活动:辨别“大色狼”
三、案例探讨
四、实践活动:心愿卡
五、课堂小叮咛
拒绝性诱惑
一、欣赏视频,引出主题
二、小组活动:找“虫子”
三、案例探讨:巧克力的诱惑
四、实践活动:抗诱惑“达人”
五、课堂小叮咛
直面性要挟
一、游戏导入:众志成城
二、小组活动:老师的权利
三、情境模拟:勇敢地拒绝
四、案例探讨:《花季少女的无奈》
五、课堂小叮咛
遭遇性侵害
一、导入:猜一猜
二、小组活动:性侵害危险指数调查
三、头脑风暴:预防性侵害措施搜集
四、案例探讨
五、课堂小叮咛
网络“陷阱”
一、暖身活动:QQ语言大猜想
二、网络陷阱进行时
三、网络陷阱我能防
四、写下收获,表达祝愿
五、课堂小叮咛
遇到“色狼”后
一、热身游戏:抓色狼
二、直面色狼
三、当遇到色狼后
四、课堂小叮咛
让我来帮助你
一、心理游戏:盲人之旅
二、故事《不能说的秘密》
三、写给萌萌的一封信
四、欣赏歌曲,总结全课
五、课堂小叮咛
流言终结者
活动一:流言如虎
活动二:传来传去
活动三:“流言”板
四、终结流言
五、课堂留言
六、课堂小叮咛
星光依旧灿烂
一、一百元的价值
二、这是谁的错
三、分享周大观的故事
四、欣赏歌曲,总结全课
五、课堂小叮咛
精彩节选
序言
檀传宝
林甲针同志为中小学生写作的两本预防性侵害读本即将付梓。作为第一读者,我愿意与读者们分享以下两点思考。
首先,预防性侵害是当前社会建设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2013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四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之所以需要中央四部委联合发文,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近年全国范围内针对青少年性侵害的恶性事件频出[1],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性侵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少年儿童的防性侵工作是一项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教育、管理、应对处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全方位做好工作。而预防青少年遭受性侵害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当然又是要让防性侵教育真正“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保护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说,林甲针同志的书稿是应运而生的。而其立足儿童生活实际、生动活泼介绍预防性侵害“金点子”的叙事特征也必将使得这本书稿能够鹤立鸡群,区别于一般追风读物。
其次,预防性侵害的教育需要采取多学科视角和综合学习的方式。
在我看来预防性侵害教育实际上是广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以为性教育是一个综合学习的领域。一些性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原因之一是将性教育等同于性生理、性心理教育等。由于性行为还涉及文化、道德、法律等多个社会性维度,只做生理、心理知识的教学,其结果必然是让性教育失之偏狭,甚至有时还显得貌似进步、实则格调不高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此外,性教育也和一般教育一样面临着坚守底线和高扬理想之间的张力如何处理的问题。由于偏狭的课程设计常常不太考虑理想、积极人生的层面,性教育似乎就仅仅等同于预防那些突破底线的伤害。林甲针同志的作品虽然立足于心理辅导,尤其是团体辅导,但是他的写作也有效考虑到了心理以外的社会、法律、道德因素,性侵害的底线预防也与积极心理建设目标有密切的结合。这一追求特别难能可贵。有心的读者不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综合学习上比他做得更好?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长。
导言
校园性骚扰和性侵害在近几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关儿童在校园内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频频曝光,校园性侵害已经成为校园秩序和儿童安全的重大威胁。在这些案件里,有的是不法分子闯入学生宿舍施暴,有的是学生在校园外被胁迫劫持,还有的是极个别校长、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对学生实施伤害,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
资料显示,在儿童性侵案件中,近一半的受害者是不满14岁的女童,被害人与施害者属于熟悉关系的占65?7%。不少女童遭到侵害后,由于年幼无知,难以启齿,有的是受到威胁,不敢告诉大人或者及时报案;而有的监护人在发现女童被侵害后,顾虑到被害人的名誉,或者在亲戚和邻居面前的脸面,不愿报案,宁愿私下了结,使得不少加害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广东省有关调研报告指出,近三年来,遭到侵犯的女童人数不断增多。从2008年至2011年6月,全省检察机关受理的此类案件达2267件,涉及不满18岁的女童达2560人。
2013年9月24日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科学做好预防性侵犯教育。
一、性骚扰和性侵害概念
定义的重要性在于厘清问题并锁定问题焦点。
美国Fitzgerald(1990)提出了最具功能性的实证定义,许多性骚扰研究都采用此定义,以连续性的观念来看性骚扰行为,认为性骚扰是总括性名词,包括程度轻微的性别骚扰至最严重的性侵害,依情节轻重,分为五个等级:
1?性别骚扰:传达侮辱、诋毁或性别歧视观念的一般性性别歧视语言或行为。
2?性挑逗:包含一切不受欢迎、不合宜或带有攻击性的口头或肢体上的行为。
3?性贿赂:以利益承诺(如雇用、升迁、加分、及格)的方式,要求性行为或与性相关的活动。
4?性要挟:以威胁惩罚的方式,要求性行为或与性相关的活动。
5?性侵害:包括强暴及任何具有伤害性或虐待性的性暴力及性行为。
台湾地区方面,根据陈若璋(1993)的研究,将性骚扰、性侵害行为依照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第一级性迫害:包括语言猥亵或讲黄色笑话,意指言语骚扰。
2?第二级性迫害:包括在被害者面前暴露身体隐私处,碰触、抚摸对方身体如胸部、臀部等,强迫亲吻以及拍裸照,在被害者面前表演猥亵举动或色情性行为等。
3?第三级性迫害:包括抚摸生殖器、强迫性交、强迫口交或肛交、强迫性交且有凌虐行为等。
由于性骚扰与性侵害是属于不同的性歧视行为,为了使研究更深入及完整,根据以上资料,本书所采取之针对儿童的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定义如下:
针对儿童的性骚扰是指以某种利诱或威胁为工具,将自己的性要求强加于儿童,迫使其服从自己的性意志。性骚扰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包括语言上的侮辱、威吓,对身体的猥亵和性的引诱、挑逗,以及违背本人意愿的拥抱、接吻、抚摸等身体接触,等等。
针对儿童的性侵害,是指以权威、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18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并与其发生性活动。性侵害是最直接的性暴力行为,它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身体自主权,也威胁到当事人的身体、心理安全,这种伤害通常不只是肉体上的,而是深及心理层次,甚至成为受害者一辈子的伤痛。
二、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中学生的性生理逐步发育,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他们不知如何避免性骚扰、性侵害,面对性骚扰、性侵害时如何自救和反抗,以及如何怀着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性骚扰、性侵害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生理、心理上的创伤。
另一方面,家长们在自己的孩子遭受性骚扰、性侵害后,也不知如何合理应对,有的家长甚至一味忍受,不敢报警,导致自己的孩子遭遇更大的伤害。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辅导他们树立起保护自己的身体免于遭受性侵害的意识,以及一旦遭到性骚扰和性侵害时如何正确处理,刻不容缓。
本课程以儿童防止性骚扰和性侵害为主题,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或工作坊的模式,着力构建防止性骚扰的课堂实例,从了解何谓性骚扰及性侵犯的基本观念开始,过渡到如何防止性骚扰和性侵害,一旦受性骚扰或性侵害后如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很好地指导儿童少年学会防止性骚扰的应对策略和技巧,提高中学生处理涉及性的有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进行“纯真保卫战”。
三、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对学校性骚扰的研究文献较少,国内的研究现主要集中在儿童性骚扰及性侵害的法律法规建设上。2006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将性骚扰写入了法律,由此“性骚扰”不再单纯是道德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法律层面。2013年9月24日,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虽然并未将针对儿童的性侵纳入法律的范畴,但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四、编写立场
本课程编写的立场是预防性骚扰及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帮助儿童少年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性骚扰及性侵害事件,帮助他们走出遭受性骚扰及性侵害后产生的心理阴影。课程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或工作坊的模式进行团体辅导,而不是进行个别的性骚扰及性侵害行为的心理辅导治疗,所以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会判断出某些学生在这方面有心理治疗的需求,专业心理教师可在课后进行心理疏导,如果问题较严重,应转介至专业心理辅导机构。
五、实施对象
本课程是中学生性骚扰及性侵害防治课程,书中采用的案例都贴近中学生平时遇到的真实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活动也专为中学生的年龄而设计,故实施对象为年龄集中在13至19的岁儿童及青少年。
六、课堂使用者
本书的使用者应懂得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活动模式,保持价值中立,学会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倾听儿童少年内心真实的声音,体会当事人的心情,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而不至于伤害他们。所以本书的最佳课堂使用者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以及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班主任老师。鉴于中学的专业心理教师配置并不齐全,可能的课堂使用者会是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因此建议对执行本课程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先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的培训,并对相关儿童性骚扰及性侵害知识进行进修。而课程教学实施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引下,或与专业教师(导师)保持积极的联系,课后也有必要做相关课例的探讨和反思。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页 数:190
开 本:16开
字 数:120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