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春“性”防线——中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作者:林甲针、郑蓓蓓等著

编辑:张丽艳

ISBN:978-7-5334-6371-7

定价:19.80元

出版时间:2014-05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所属分类:班主任、学校心理辅导

关于本书

班主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青春期学生及家长也可参阅

内容简介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作为国内首部中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本书无疑对一线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对于中小学生也有指导作用,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花季”“雨季”,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贵阳一中心理健康高级教师、全国心理老师俱乐部创始人、心理老师之家网长  袁章奎
 
 
关心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其掌握防性侵的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责任。很欣慰能读到这样一本专门写给孩子们的贴心读物,家长朋友们不妨将它作为一份特别的生命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相信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成长。
——辽宁抚顺二中专职心理教师,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全国首家青爱小屋创办人暨青爱工程抚顺基地首席专家兼项目总执行人  白云阁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学生成长历程中可能遭遇的性骚扰性、侵害为主线,内容涉及对性骚扰性侵害的认识,对身体自主权的阐释,对法律武器的应用,对校园内外可能发生的性侵应采取的对策,对同性性诱惑所应有的态度,以及贞操与生命孰轻孰重,一旦遭遇性侵害应采取的对策,性平等的观念,等等。以课例的形式呈现,以班级为单位对中学生进行辅导,不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也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作者简介

林甲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大学兼职教师,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就职于温州苍南教科所,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国班主任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浙江省德育工作标兵,浙江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中小学主题班会一等奖获得者。曾到内蒙古、四川、安徽、广东、重庆、江苏、湖北、云南、黑龙江、甘肃等十多个省市开展近二百场讲座。著有《爱,应该是教育的果实》,《中小学心理辅导N个典型案例》,编著《青春期困惑与团体辅导》,主编《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

目录

导言
了解性骚扰
一、暖身活动:新闻时间
二、性骚扰知多少
三、性骚扰现场回顾
四、性骚扰地图索引
五、说出你的困惑
 
认识性侵害
 
一、暖身活动:护花使者
二、性侵害面面观
三、疯狂原始人
四、结束课堂
 
身体自主权
 
一、暖身活动:身体对对碰
二、身体感应器
三、身体防卫战
四、自主权宣誓
五、结束课堂
 
法律保护伞
 
一、暖身活动:知识小问答
二、报案存疑虑
三、诉讼无证据
四、法律在身边
 
校园性伤害
 
一、暖身活动:身体会说话
二、案例再现
三、校园性骚扰性侵害面面观
四、行动在线:保护自己是你的责任
五、结束课堂
 
同性的诱惑
 
一、看图片编故事
二、同性依恋与同性恋的区别
三、 同性性行为的诱惑
四、应对同性性骚扰
五、结束课堂
 
面对性诱惑
 
一、暖身活动:神秘的礼物
二、小雅的诱惑
三、抵制性诱惑
四、分享神秘的盒子
五、结束课堂
 
拒绝性骚扰
 
一、暖身活动:冥想导入——假如你被性骚扰
二、坚决态度
三、言语拒绝性骚扰
四、防狼招数
五、预防性骚扰
 
当遭遇性侵害……
 
一、冥想导入
二、知识链接:什么是性侵害
三、新闻播报
四、直击现场
五、结束课堂
 
贞操与生命
 
一、暖身活动:身体力行
二、当局者迷
三、旁观者清
四、异度猜想
五、结束课堂
 
假如你在性伤害现场
 
一、暖身活动:察言观色
二、案件大鉴别
三、飓风营救行动
四、助人自助
 
让伤害就此停止
 
一、暖身活动:逃脱魔掌
二、燕子的故事
三、让伤害就此停止
四、心理救护
 
我的秘密跟谁说
 
一、暖身活动:视频《一个被保守十几年的秘密》
二、真实案例:悦悦,脸上的伤疤
三、大胆说出你的秘密
四、结束课堂
 
那些过往的悲伤
 
一、暖身活动:故事接龙《小露的一生》
二、情绪配对卡
三、情绪的X光
四、生命的重建
五、结束课堂
 
谁为伤害负责
 
一、暖身活动:你拍,我拍,接力拍
二、谁的责任
三、信念重组:“找回叶子”活动
四、结束课堂
 
踏上另一段旅程
 
一、暖身活动:跨越障碍游戏
二、小璐的不幸
三、生活困境
四、我的能量圈
五、我已经学到的事情
 
职场性骚扰
 
一、暖身活动:视频故事
二、职场境遇——员工休息区
三、职场境遇——领导办公室
四、职场境遇——客户约见面
 
永远的性尊重——性别平等辅导
 
一、暖身活动:视频欣赏
二、回忆性别不平等
三、性别研究室
四、性别按钮
五、结束课堂

精彩节选

序言
檀传宝
 
林甲针同志为中小学生写作的两本预防性侵害读本即将付梓。作为第一读者,我愿意与读者们分享以下两点思考。
首先,预防性侵害是当前社会建设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2013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四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之所以需要中央四部委联合发文,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近年全国范围内针对青少年性侵害的恶性事件频出[1],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性侵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少年儿童的防性侵工作是一项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教育、管理、应对处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全方位做好工作。而预防青少年遭受性侵害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当然又是要让防性侵教育真正“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保护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说,林甲针同志的书稿是应运而生的。而其立足儿童生活实际、生动活泼介绍预防性侵害“金点子”的叙事特征也必将使得这本书稿能够鹤立鸡群,区别于一般追风读物。
其次,预防性侵害的教育需要采取多学科视角和综合学习的方式。
在我看来预防性侵害教育实际上是广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以为性教育是一个综合学习的领域。一些性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原因之一是将性教育等同于性生理、性心理教育等。由于性行为还涉及文化、道德、法律等多个社会性维度,只做生理、心理知识的教学,其结果必然是让性教育失之偏狭,甚至有时还显得貌似进步、实则格调不高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此外,性教育也和一般教育一样面临着坚守底线和高扬理想之间的张力如何处理的问题。由于偏狭的课程设计常常不太考虑理想、积极人生的层面,性教育似乎就仅仅等同于预防那些突破底线的伤害。林甲针同志的作品虽然立足于心理辅导,尤其是团体辅导,但是他的写作也有效考虑到了心理以外的社会、法律、道德因素,性侵害的底线预防也与积极心理建设目标有密切的结合。这一追求特别难能可贵。有心的读者不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综合学习上比他做得更好?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长。
 
导言
在一所住宿制的初中学校,来自乡下的小菊(女)和同样来自乡下的小彬(女)成为同学。由于他俩表现挺好,成绩还行,初一的下学期成为学生会的干事,两人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关系较好。
初二上学期,在处理一个同学的违纪事件时,两人产生了分歧,事后也没有很好沟通,加上之前因一些小事产生的误会,“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小彬再也不理小菊了,因为她感觉小菊深深地伤害了自己。
初二下学期,小彬转学到了一所武术学校,与新同学聊起在原来学校的委屈,武术学校的同学觉得此仇要报,并且商议利用周末时间摆平此事。
周六下午,小彬带着四个女同学到了原来的学校,叫出正在教室自修的小菊,说明来意后,他们把小菊带到了河边的空地上进行围殴,幸好一个管理河滨公园的老伯发现并喝退了他们。
但小彬五人又强行把小菊带到公园山上。此时已是黄昏,山上行人稀少,没有人能为小菊提供保护,小菊的哭声没能引来路人的帮助。小彬等人先是殴打,然后剥下了小菊的校服,任凭小菊怎么苦苦哀求,他们还是继续施暴,脱下了小菊的秋衣、胸罩、内裤等,并且拍了照。
受到伤害的小菊当晚回到学校,没有和任何人说起,本想就此息事宁人。
第三天,学校的政教主任找到她,问起了此事,并说她的裸照在学校好多同学的手机里都出现,在某QQ空间里也有。好面子的小菊如五雷轰顶,头脑空白,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事后,小菊的家长也来到了学校,考虑再三,他们没有报案,怕二次伤害孩子。
无端受辱,广为传播,影响恶劣,小菊特别伤心,她每日都只是待在家里,哪里都不去,不再见同学、老师和熟人。她休学三个月之后,第二学期转学到一个离原来的生活地很远的地方。
在这件事情上,小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事后也没有受到惩罚。
在同一个学校,几乎同一时间,学校举行运动会。平时住校的学生都回家,寝室只有四位初一女生。小花睡不着,脑海里出现了今天铅球冠军小强的影子,想到小强今天晚上也住校,并且男生寝室的人也很少,出于对小强的好感和好奇,她悄悄地溜到男生寝室,钻进了小强的被窝里,抚摸他的身体包括生殖器。当时小强不知所措,为防止她下次还来,他向学校政教处报告了此事。
校园性骚扰和性侵害在近几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关儿童在校园内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频频曝光,校园性侵害已经成为校园秩序和儿童安全的重大威胁。在这些案件里,有的是不法分子闯入学生宿舍施暴,有的是学生在校园外被胁迫劫持,还有的是极个别校长、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对学生实施伤害,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
资料显示,在儿童性侵案件中,近一半的受害者是不满14岁的女童,被害人与施害者属于熟悉关系的占65.7%。不少女童遭到侵害后,由于年幼无知,难以启齿,有的是受到威胁,不敢告诉大人或者及时报案;而有的监护人在发现女童被侵害后,顾虑到被害人的名誉,或者在亲戚和邻居面前的脸面,不愿报案,宁愿私下了结,使得不少加害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广东省有关调研报告指出,近三年来,遭到侵犯的女童人数不断增多。从2008年至2011年6月,全省检察机关受理的此类案件达2267件,涉及不满18岁的女童达2560人。
2013年9月24日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科学做好预防性侵犯教育。
一、性骚扰和性侵害概念
定义的重要性在于厘清问题并锁定问题焦点。
美国Fitzgerald(1990)提出了最具功能性的实证定义,许多性骚扰研究都采用此定义,以连续性的观念来看性骚扰行为,认为性骚扰是总括性名词,包括程度轻微的性别骚扰至最严重的性侵害,依情节轻重,分为五个等级:
1?性别骚扰:传达侮辱、诋毁或性别歧视观念的一般性性别歧视语言或行为。
2?性挑逗:包含一切不受欢迎、不合宜或带有攻击性的口头或肢体上的行为。
3?性贿赂:以利益承诺(如雇用、升迁、加分、及格)的方式,要求性行为或与性相关的活动。
4?性要挟:以威胁惩罚的方式,要求性行为或与性相关的活动。
5?性侵害:包括强暴及任何具有伤害性或虐待性的性暴力及性行为。
台湾地区方面,根据陈若璋(1993)的研究,将性骚扰、性侵害行为依照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第一级性迫害:包括语言猥亵或讲黄色笑话,意指言语骚扰。
2?第二级性迫害:包括在被害者面前暴露身体隐私处,碰触、抚摸对方身体如胸部、臀部等,强迫亲吻以及拍裸照,在被害者面前表演猥亵举动或色情性行为等。
3?第三级性迫害:包括抚摸生殖器、强迫性交、强迫口交或肛交、强迫性交且有凌虐行为等。
由于性骚扰与性侵害是属于不同的性歧视行为,为了使研究更深入及完整,根据以上资料,本书所采取之针对儿童的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定义如下:
针对儿童的性骚扰是指以某种利诱或威胁为工具,将自己的性要求强加于儿童,迫使其服从自己的性意志。性骚扰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包括语言上的侮辱、威吓,对身体的猥亵和性的引诱、挑逗,以及违背本人意愿的拥抱、接吻、抚摸等身体接触,等等。
针对儿童的性侵害,是指以权威、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18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并与其发生性活动。性侵害是最直接的性暴力行为,它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身体自主权,也威胁到当事人的身体、心理安全,这种伤害通常不只是肉体上的,而是深及心理层次,甚至成为受害者一辈子的伤痛。
二、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中学生的性生理逐步发育,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他们不知如何避免性骚扰、性侵害,面对性骚扰、性侵害时如何自救和反抗,以及如何怀着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性骚扰、性侵害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生理、心理上的创伤。
另一方面,家长们在自己的孩子遭受性骚扰、性侵害后,也不知如何合理应对,有的家长甚至一味忍受,不敢报警,导致自己的孩子遭遇更大的伤害。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辅导他们树立起保护自己的身体免于遭受性侵害的意识,以及一旦遭到性骚扰和性侵害时如何正确处理,刻不容缓。
本课程以儿童防止性骚扰和性侵害为主题,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或工作坊的模式,着力构建防止性骚扰的课堂实例,从了解何谓性骚扰及性侵犯的基本观念开始,过渡到如何防止性骚扰和性侵害,一旦受性骚扰或性侵害后如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很好地指导儿童少年学会防止性骚扰的应对策略和技巧,提高中学生处理涉及性的有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进行“纯真保卫战”。
三、国内研究情况
我国对学校性骚扰的研究文献较少,国内的研究现主要集中在儿童性骚扰及性侵害的法律法规建设上。2006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将性骚扰写入了法律,由此“性骚扰”不再单纯是道德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法律层面。2013年9月24日,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虽然并未将针对儿童的性侵纳入法律的范畴,但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四、编写立场
本课程编写的立场是预防性骚扰及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帮助儿童少年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性骚扰及性侵害事件,帮助他们走出遭受性骚扰及性侵害后产生的心理阴影。课程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或工作坊的模式进行团体辅导,而不是进行个别的性骚扰及性侵害行为的心理辅导治疗,所以实施过程中有可能会判断出某些学生在这方面有心理治疗的需求,专业心理教师可在课后进行心理疏导,如果问题较严重,应转介至专业心理辅导机构。
五、实施对象
本课程是中学生性骚扰及性侵害防治课程,书中采用的案例都贴近中学生平时遇到的真实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活动也专为中学生的年龄而设计,故实施对象为年龄集中在13至19的岁儿童及青少年。
六、课堂使用者
本书的使用者应懂得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活动模式,保持价值中立,学会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倾听儿童少年内心真实的声音,体会当事人的心情,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而不至于伤害他们。所以本书的最佳课堂使用者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以及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班主任老师。鉴于中学的专业心理教师配置并不齐全,可能的课堂使用者会是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因此建议对执行本课程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先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的培训,并对相关儿童性骚扰及性侵害知识进行进修。而课程教学实施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引下,或与专业教师(导师)保持积极的联系,课后也有必要做相关课例的探讨和反思。


[1] 据《新京报》(2014-03-03 )报道:2013年全年被媒体曝光的案件高达125起,平均3天就曝光一起。其中,受害人群呈现逐渐低龄化趋势,尤其以8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字 数:120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