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
余文森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缺乏教学主张,或者教学主张不鲜明、不坚定,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教学主张也是名师区别于其他教学名师的重要特征,教学名师、名家和流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教学主张上。无论是名师的成长还是名师的培养,主张的提出是关键,主张的研究是核心。
名师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教学主张的教材化研究———使教学主张有根有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客体和对象,课堂教学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认识矛盾,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内涵,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托,没有了根基。所以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度、角度,以及从教材中解读出来的意义和内容,就成为了决定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名师对教材的研究和解读首先要达到一些基本的共性的要求,如,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本质和本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容和难点重点,融会贯通地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但是,对名师而言,仅仅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还要达到更高的要求:独到见解。独到者,独具慧眼也。名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从而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共性为个性,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名师教学主张的教材化过程,教学主张作为名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名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是名师发现、挖掘教材新意的探测器,名师要用主张来统领、解读教材,这是给教材注入、渗透主张、思想、智慧的过程,使教材个性化、生命化;与此同时,不断从教材中挖掘和提炼出体现和反映教学主张的内容和意义,使主张变得厚重、丰富,有根有源。
······
从教学主张的内容来看,有的主张直接指向教学活动本身,如“自主语文”“学语文”,这样的主张本身就是从教学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当然它很容易转化为特定的教学方式、程式,形成一种基于教学主张的教学模式。相对而言,这样的名师和主张可学性很强,别人比较容易学,推广价值大。有的主张却不是直接指向教学活动的,而是指向学生和学科的,这些主张是从学生和学科角度立意的,如“童趣数学”“文化数学”“儿童品德”“生活品德”;还有一些主张则指向人类终极价值追求和目标,从哲学、伦理学、美学等视角立意,如“易语文”“善语文”“美语文”。这些立意相对高远的主张就不那么容易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因为它们与教学实践的距离较远,也可以说这些主张的价值更多是精神性的,而非物质性和可操作性的,也可以说我们很难从这样的主张中抽象出一种大家都能效仿的普遍的教学模式。但是,没有落地的主张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吗?所以,教学化研究的重点难点就在于要把这些立意相对高远的主张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要素、表现、特征,让别人从你的课堂依然可以看出你背后的主张。
三、教学主张的人格化研究———使教学主张名师化、精神化
教学主张不但要进入教材、进入教学,还要进入教师本人,成为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和特征,名师的主张不仅要通过教材、教学表现出来,还要通过名师自己的生活和为人表现出来,这样才更令人信服。设想一下,一位主张民主教学的教师,为人却非常霸道;一位倡导合作教学的教师,自己却从不跟同事合作,结果会怎样?这种没有身体力行的主张还有意义吗?
······
(根据余文森教授讲座录音整理,有删节)
上一篇:刍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下一篇:语文“运用”:立“道”方能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