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一场中国式梦想秀——祝玲凤

2013-10-23 08:49:08 来源: 点击: 收藏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履新伊始,即提出“中国梦”这一新思路。所谓“中国梦”,约而言之,就是党和国家要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梦”,一般都带有几分理想化和朦胧的色彩,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而一个堂堂国家政府,主动把自己的国家和这样一个“梦”字捆绑在一起,要全国人民一起来做一场“梦”,并以宣政的方式提出,这多少显得有些奇怪。
   印象中,一个“梦想”,能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引起巨大社会效应,甚而改变了历史的,此前中外历史上仅有一次,那就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出的“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这一个“梦想”,推动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黑人民权运动。它以“梦想”的巨大感召力和“非暴力”的沉默坚持,最终摧毁了美国长达三百年的种族隔离制度,并影响至英国及非洲等地的抵抗种族主义运动。
   今天,我们的“中国梦”,以国家的名义高调宣示,其中也应该寄予着这样一种感召天下、改变历史的力量。它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对中国自身综合实力及发展前景的一种自信:目前中国已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经济发展潜力及活跃程度、政治影响力、军事实力等方面,中国的实力均不容小觑。另一方面,“中国梦”的这种通俗表达,也是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以俯视的低姿态,向民众示好,显示出一种爱民亲民、与民共进的意向。
   当年的美国“梦想”,是黑人群体对获得民主平等人权地位的一种政治诉求表达,实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暴力”革命。而“中国梦”的提出,则是执政者一种自上而下的主动政治宣传,与之有着本质的不同。追溯其源,“中国梦”,其实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对其发展后期的政治目标的另一种更为通俗、具体而实际的表达。而“中国梦”的推进,其实就是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共产主义这样一些具体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一句话,完全实现“中国梦”,也就意味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对经历过新中国初期历史的人们而言,曾经是一个红极一时而闪耀的字眼。中国急赶快追,自以为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然而最后被证明只是一场政治闹剧。几十年来,在接受了一系列历史教训之后,中国重新调整发展步伐,实事求是地做出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直至今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在眼前,社会主义现代化乃至共产主义的实现似乎都为期不远。顺应新的历史发展形势,承前启后,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适时提出“中国梦”这样一个新的目标定位。
   由此而言,“中国梦”其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具有“中国式”特点。
   “中国梦”目标的另一种生动表述,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曾长期处于世界头号强国的位置。按阿Q的话说,就是“我们祖上比你阔多了”。我们有汉、唐时的强大国力,有唐、宋鼎盛时期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唐、元、清等时期广阔的领土疆域。这些都是古代中国最引以为傲的历史。这里说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使中国能够全面发展,超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以恢复中华民族这些昔日的“荣光”,接续上中国曾经辉煌的历史。
   以“梦想”投射历史,这也是“中国梦”的中国特色之处。
   而对于这样一场由国家力量主导的巨大政治“梦想”,无论它是一场“政治秀”抑或其他,无论它是否理想化抑或务实,与它最现实相关的最广大民众不会去关注这些,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在这个“梦想”的实施与实现过程中,与之最切身相关的现实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和实现,他们的未来人权是否能得到保障,他们最终是否真正成为了“中国梦”的一部分。
   林语堂说:“中国人的理智构造——伟大的现实主义,不充分的理想主义,很多的幽默感,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高度诗意感觉性。”这决定了普通中国人对于梦想与现实的态度。一个人、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梦想(“现实-梦想=禽兽”);可是梦想和现实也不能相差太远(“现实+梦想=心痛”);对于梦想,人们应以适度轻松幽默的态度处之,否则易陷于狂热(“梦想-幽默=热狂”);但又不可太过幽默随意,否则易耽于幻想(“梦想+幽默=幻想”)。所以,对于“中国梦”,无论是作为“梦想”提出者的国家政府,还是作为参与者的每一普通民众,都需要有一种身处其中的“智慧”——“中国式智慧”(“现实+梦想+幽默=智慧”):这也许是关涉能否真正到达“梦想”的真谛。(以上参考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上一篇:中国梦演讲稿——陈明东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