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平等之心,园一个中国之梦——沈群

2013-10-23 08:41:42 来源: 点击: 收藏
     历史车轮的滚动如滔滔江水,从不停止脚步。上溯几千年,中华名族历经荣辱兴衰,我们曾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开创了“开元盛世”;也曾历经苦难,处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之下。而今,中国在逐渐崛起,重展雄风,而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深埋的梦想再一次有了机会去实现。  
​      但区区“中国梦”三字说起来容易,要实践却何其困难?且不论中国泱泱大国有13亿炎黄子孙,中国在飞速发展的地球村中不仅要全力跟随发展脚步,还必须以更加强大和迅猛的姿态来追赶先行者们。中国之梦,正是要去建设一个美丽、健康、自由、富裕、平等、民主的中国,是实现一个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古人有“大道之行”的美好愿望,正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历经千年,“中国梦”始终未变其本质。
千百年来,无数渴求变法或在起义中寻求出路的人们汲汲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们的追求正如如今我们追求一个“中国梦”一样:“中国梦”,所求即是公平。
​      公平是延续的动力之源。清朝末期的闭关锁国,一个女人的手遮住了权力的天空,而有识之士再没能为国家报效出力,紧接着的数不清的列强的侵入和纸纸不平等条约让中国仿佛砧板之上的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种极端的不平等不仅让人民处在了水深火热中,清王朝也不得不委屈求全,唯列强马首是瞻。在这种极端的不平等之下,民族想要复兴简直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此时亡国灭种的危机已经悄然威胁着这个千年古国。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洪秀全的“等富贵,均贫贱”,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最后到孙中山的“民族、民主、民生”,有识之士对拯救民族的渴望和追求始终未曾停止。
​      但他们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不断的失败和教训证明了封建制度的本质腐朽,资产阶级的领导是无法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的。究其根本,其一是封建制度建立起了一个不平等的剥削形式,无法长久满足大部分普通群众之所求;其二在中国处于少数的资产阶级考虑的还只是维护其自身的阶级利益,而无法平等的去看待普通民众。而反观中国共产党,时刻以人民为革命的根本,以“农村包围城市”最为战略正是考虑了广大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想当年红军所到之处,是深深的军民鱼水情,这种革命阶层和群众之间的平等的感情,也正是革命成功之基础。
​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今天,中国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国,正是因为她的公有性。国家的领导人享有权力,但这种权力由人民赋予,党的工作也基于人民,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的政策在今日之中国是无法得到推行的。前些日子“闯黄灯”也算违反交规一事最后不了了之,何为?制定政策者无法考虑实际情况,没有以群众这一政策受众来制定标准,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何谓“中国梦”?意图建设一个法治规范的社会固然是好事,但前提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本质来源于为了让群众更好的生活。
​      公平亦是成就国家之未来的前提。且不表中国古往今来多少人因出身贫寒难成大业,现今的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人人皆知的不公平竞争中,往大说有国企的大肆垄断,往小的说有就业,就医,上学的各个方面的分配不均。社会发展到“拼爹”的时代似乎是十分可悲的,多年打拼有时不如投胎投的好。地域资源的分配亦是不均的:在一个二、三线城市里读书的学生也许尽其全力也难考到理想大学,而上海北京的丰富教学资源以及无数的自主招生,出国机会却已经不再是当地的新鲜话题,一纸“北上广”户口仿佛成为了许多人终生奋斗的目标。要做到所谓“地域迁徙自由”实在是难上加难。
​      去实现这样一个中国梦,不实现民族的平等,人民的平等,财富的平均是不可能的,去追求公平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渴望,是对真理的诉求。
​      习总书记提出“实干兴邦”。而实现中国之大梦想绝非一蹴而就,前辈给我们打下的根基在未来更需要我们来巩固与发展。 “中国梦”,梦中国之兴。中国之兴,全赖于公之一字。你我尚未有指导国家的权利和能力,却能怀揣一颗寻求更加平等的心,去追求属于每一个人的中国梦。
​      人间正道啊,正是沧桑。这一刻,“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更加清晰,更加实际。

上一篇:五月,谈“梦”——黄珊珊
下一篇:圆梦者的足迹——周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