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谈“梦”——黄珊珊

2013-10-23 08:40:34 来源: 点击: 收藏
     今年五月的榕城,雨水特别的多。傍晚时分,独自撑伞踩踏在雨后街面的落叶上,路灯黄晕的光挟带着夏日雨后独有的清新气味,仿佛又把我带回上大学的时光。一晃,工作已经十年。在这个五月,我从年岁上正式告别了“青春”。
​      也许是性格使然,我从小就是个不常谈“梦”的人。比梦稍微现实一点的,可能就是所谓的“计划”,而从小设定的计划我好像也从来没有圆满完成过,所以更远的“梦”倒是不谈也罢。没有梦,没有既定的目标,没有必须去攀登的高峰,一路走来,就没有特别不能释怀的失落感,反而通过努力而收获的点点滴滴,就都成为生命中的喜悦与感激了。
​      不情愿地步入中年,在最该做梦的年纪而没有做梦的人,可怎么获得人生的满足感呢?且行且思索,也许我所理解的“梦”,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期盼。而实现人生的种种“小期盼”,就是幸福累积的过程。如果,我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种种“小期盼”,那幸福的指数就更高了。
​      十年编辑工作中,还真不乏这样的幸福时刻。
​      一天在办公室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很礼貌地询问我是否有出版扫盲教材,要怎么购买。我说有,可以给他免费寄去一本。之后他说,他刚好要从外地回福建的老家,下了火车就来社里买。他来的那天,拖着行李,背着行囊,身材矮小的他戴着度数很深的眼镜,一副学生的模样。他有点怯怯地说,他在北大读医,从网上了解到我们有出版扫盲的书,他想带一本送给妈妈。妈妈务农一辈子,只会写名字。我赶忙给了他书和光盘,对这位农村来的学子肃然起敬。他毕恭毕敬地捧过课本,突然对我鞠了一躬,我顿时不知如何是好,嗓子好像哽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临走时,他非塞给我一面湘绣,说是一家药业公司年会送给他的,不花钱,家里也摆不上。看着他背着行囊离去的背影,我竟不知道是自己帮助了他,还是他帮助了我。
​      在赴基层做扫盲调研的时候,有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握着我们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我没想到这么老了,共产党还能教我学写字!”这些我曾以为只有拍电视才出现的画面,却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年,在团支部的平台上,我们的年轻人们去贫困小学、去福利院、去义卖场,成就着多少弱势群体的种种小期盼。乡村孩子们光着脚兴高采烈跑着来领书籍的画面,他们有点脏兮兮的小手捧着温热的午饭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都烙印在我的心头。
​      有作者说,家长跟孩子一起读了我们的美文,家长忍不住跑到学校跟班主任聊教子心得聊了许久;有作者说,家长担心孩子不堪学业重负走极端,孩子却说让家长放心,因为读了我们的书,思考成熟了许多……
​      大道起于无形,也止于无形。当思想者的无形经由图书这种智慧的载体进入读者的心中,影响并改变他们的观念的时候,一种由无形而有形,又由有形而无形的转变,既给这个世界增添了炫目的亮点,也给从事编辑工作的我们带来由衷的慰藉。这些就是我们成就的小小期盼,当它们随着岁月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梦想也许就慢慢地实现了吧?我想,不论有没有梦想,哪怕只是去实现很小很小的期盼,自己的,或是他人的,正如一位青春作家在给我们的书稿中写的“怀一颗爱心,撒一路热情,于凡尘中昭俗世之善,于琐碎中彰卑微之真,于行走中歌生命之美”,这样的人生无论何时回首,都是幸福的吧?

上一篇:我有一个梦——庄严
下一篇:一颗平等之心,园一个中国之梦——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