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丛书简介本丛书共8册,选取当前社会人们最关注的八个道德范畴即敬畏、良知、责任、诚信、公德、正义、关爱、幸福,形成八个主题,每个主题为一册,共八册。每册书分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以“问题-解释-原理-实践”为逻辑关系,以真实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澄清道德理念,鞭挞假恶丑,褒扬真善美,激荡正能量,对当下的道德文化有所反思,对公民道德教育有所引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所推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宣传十八大精神,以期匡时救弊,构建和谐社会,共筑美丽中国。1.案例真实典型,分析深入浅出,案例与分析相互映照,实现了思想性与通俗性的高度统一。2.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每册书均配有20幅左右的图片,或者是直击人心的新闻照片,或者是幽默讽刺的漫画,同时还配有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在增强直观感受的同时引人深思。3.丛书具有时论、政论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内容简介
《心存敬畏》一书从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律令、敬畏传统、敬畏历史、敬畏民意等角度,用丰富的事例,阐述在这个利欲熏心、罪孽深重的“无耻”世界,也许,只有“心存敬畏”,我们才能做到“举止得体”。
目录
引言 心存敬畏
1.我们这个缺乏敬畏的时代
◎我们还能找到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吗
◎还有多少动物要受到无辜的伤害
◎中国还要出现多少“小悦悦”和“药家鑫”
◎手表、房产、艳照、情妇:还有多少官员要落马
2.敬畏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
◎当今社会,令人忧虑的生命漠视
◎我们需要敬畏一切生命
◎敬畏生命,从健全制度开始
3.敬畏自然: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
◎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脆弱
◎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人与自然该如何走向和谐
4. 敬畏律令规则:画一条红色警戒线
◎从“中国式驾驶”到“中国式过马路”
◎法律: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规则:走向文明的行为约束
◎律令规则的制度保障
5. 敬畏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
◎“杜甫很忙”:快餐文化挑战传统文化
◎比基尼京剧:流行文化开涮传统文化
◎“常回家看看”: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继承和发扬: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6. 敬畏历史:你对历史负责,历史就会对你负责
◎“梁林故居”被拆: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事件”
◎“戏说”之风盛行:毫无理性的无聊噱头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坦然面对中华民族屈辱史
7.敬畏民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学生砸食堂砸出“敬畏民意”的缺失
◎网络民意改变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敬畏民意,让民意自由地表达
◎敬畏民意,大力推进民主法治
8. 敬畏:在信仰中确立,在细节中行远
◎是什么让人们失去了敬畏
◎有信仰才更敬畏,有敬畏才更信仰
◎敬畏:在教育中唤醒
◎关注细节,让敬畏变得不再遥远
后记
精彩节选
节 选
宇宙间一切奇迹之中,最令人惊叹的也许就是生命。
一只夏夜闪亮的萤火虫、一头笨重无比的大象、一棵参天耸立的杉树,以及一个个走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有着不同肤色、不同名字的人……所有这些,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活力所在。
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一切的基础;放弃生命,就放弃存在的基础。所以,生命道德律的第一条,就是善待生命。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生命无辜剥夺。
生命不是一件器物,可以随手放置或抛弃,它一旦来到世间,就值得我们好好地珍惜。
当今社会,令人忧虑的生命漠视
“想想看,我们是多么幸运啊!从亿万竞争中脱颖而出,父母生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会是我 。在出生之前,我 实实在在已经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不管自己是美是丑,是聪明还是愚钝,甚至残疾,都应当庆幸——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世界再没有人会和我一模一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这般说。
然而,近几年,媒体关于青少年自杀或者杀人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
2011年1月1 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坠楼身亡。华东理工大学宣传部向媒体表示,死者的成绩不好,各门课程及格的比不及格的少很多,有些甚至是零分。
2011年3 月 10 日,四川省阜南县柴集小学五年级 4 名女生,因相互之间关系的疏密度发生争议,决定以服药自杀的方式考验彼此,她们在服用了 100 片 安眠药后,被校方发现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2011年5月1 日,在北方某重点大学就读的男生王某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探望女友,却遭到女友冷落,顿起轻生念头,在广州火车东站二楼天幕广场上割腕自尽。
2011 年5 月18 日 ,中国地质大学1 名研三的女生从校内综合楼7 楼坠下,当场身亡。有知情学生称,该女生生前面临毕业压力,死因疑与论文答辩中屡屡犯错有关。
2011 年5 月25 日 , 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旅游学院2010级一男生被发现在其宿舍内上吊身亡,遗书上写的原因竟是他喜欢的男生喜欢上了另外一个女生。
2011年11月8日,四川平昌 3 名中学生结伴在平昌县森林公园里喝农药自杀,经医生抢救 2 人死亡、1人获救。
……这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如下。
马加爵用铁锤锤杀4名同学; 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湖南衡阳一名初三学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毒死亲生父母……
16岁的北京中学生小军(化名)因憎恨母亲的严格管教,全然不顾母亲的养育之恩,残忍地将生母杀害。据《北京晚报》报道:这名16岁的少年在藏起母亲的尸体后,竟拿着翻出来的400元钱若无其事地去了网吧。几天后,当公安民警在一家网吧里将小军抓获的时候,小军一脸平静,他既没有惊慌,也没觉得后悔,反而流露出杀死母亲获得“自由”的兴奋。小军对暴力的麻木和生命的冷漠达到了骇人的地步。
15岁的中学生小颖(化名)因为闺中密友小静“横刀夺爱”,竟连扎小静17刀,并将小静抬上列车即将驶过的铁轨,幸亏小静勉强起身离开铁轨才死里逃生。
面对这些视生命为草芥的自杀和杀人行为的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时下的青少年,普遍处在生命焦虑的状态。
首先是学业压力产生生命焦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最早出门的人是我,最晚回家的人是我,最辛苦、最可怜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的学业压力来自于父母的“望子成龙”,教师的“谆谆教导”,成绩排名的“自尊威胁”,自身所面对的生理、心理、社会压力。压力本无可厚非,人不可避免要承受压力,压力会变成动力,人会被推着成长,社会被推着进步,但压力过大,超出了青少年的承受力,就会产生焦虑。
其次是交往困惑产生生命焦虑。这里面一有亲子沟通不畅。一项调查表明:当学生有烦恼和忧愁时,希望向知心朋友诉说的占24.6%,而愿意找父母谈心的仅占3.21%。二有师生对话缺失。另一项调查表明:40%的学生觉得与老师在一起无所谓开心不开心,12%的学生认为不大开心或很不开心,非常信任自己老师的只占4.8%。三有同学交往畸变。电视、游戏机等封闭娱乐形式使孩子由原来的群体变成孤独的个体,由活动型变成静止型,主动型变成被动型,导致了不合作、不合群的心理产生;社会激烈竞争,信息化、电脑化加剧,贫富悬殊等使成人社会人际关系疏离,从而也限制了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竞争中,形成了惟学习(学习实力)的价值观,同学之间丧失了基本相互同情、相互信赖的亲密朋友关系。
再次是青春萌动产生生命焦虑。现在的孩子普遍提前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提前形成,心理上提前进入异性向往期。但是同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度滞后于生理成熟度,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了解不深,且学校生理、心理知识的传授往往不能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有时是严重脱节。而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广告等对学生心理情感发展又容易产生不良的潜意识引导。
“我并没把他们当父母看,他们就像我闯关游戏中的一个障碍,除掉他们,我就可以过关了。”一位暴力攻击父母的少年犯这样描述犯罪时的心理状态。
让我们把目光从校园移向社会:如果说,前文所述“药家鑫”和“小悦悦”这两个事件更多地关涉到道德层面的话,那么,对于熟谙“虎毒不吃食子”这句老话的我们,读到下面两则短短一周内发生在同一个城市的新闻,是否会感到人性的泯灭?
2011年7月3日 ,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春申景城内发生一幕惨剧。 一对80后夫妇发生争吵,丈夫朱某将自己10个月大的 孩子从 窗户抛下。男婴直接落在楼下的水泥地上,当场身亡。
2011年7月8日 ,上海宝山区周姓女子 将自己4岁半的孩子悬空在阳台外,虽然孩子拼命喊叫,但女子还是将其从楼上扔了下去。孩子坠楼后脑浆外溢, 周姓女子随后自己跳了下去。
有人说,暴力是人的本能,是人类生存很重要的技能。但是,如何控制暴力倾向,需要人们运用内心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来判断。敬畏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任何人的生存权都不能轻易被剥夺,这些,就是人们内心应有的道德律。可是,一些人内心没有这些道德律。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异型16开
字 数:97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