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公德

“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

作者:张世保 唐大华

编辑:吴梅琴

ISBN:978-7-5334-5799-0

定价:22.00元

出版时间:2013-04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所属分类:人文历史

标签: 呼唤公德道德

关于本书

1.案例真实典型,分析深入浅出,案例与分析相互映照,实现了思想性与通俗性的高度统一。2.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每册书均配有20幅左右的图片,或者是直击人心的新闻照片,或者是幽默讽刺的漫画,同时还配有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在增强直观感受的同时引人深思。3.丛书具有时论、政论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丛书简介本丛书共8册,选取当前社会人们最关注的八个道德范畴即敬畏、良知、责任、诚信、公德、正义、关爱、幸福,形成八个主题,每个主题为一册,共八册。每册书分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以“问题-解释-原理-实践”为逻辑关系,以真实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澄清道德理念,鞭挞假恶丑,褒扬真善美,激荡正能量,对当下的道德文化有所反思,对公民道德教育有所引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所推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宣传十八大精神,以期匡时救弊,构建和谐社会,共筑美丽中国。

内容简介

让座、吐痰、扔垃圾,看似小事,衡量国人的公德水平;强国的标准,除了高度的物质文明,还有精神文明,社会公德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脸面,让我们共同遵守、呼唤身边人一起遵守社会公德——请阅读《呼唤公德》。

目录

1.我们需要公德
◎从“北京精神”说起
◎强国兴邦需要公德
◎人民幸福需要公德
◎日常生活需要公德
◎我们需要的是新型公德
 
2.怎样理解公德
◎公德是公共空间的道德准则
◎现代公德的基本特征
◎现代公德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3.公德的历程
◎公德在古代  
◎公德在近代
◎公德在现代
 
4.公德的现状
◎道德滑坡论的“真”与“伪”
◎道德模范与公德实践
 
5.公德与利益
◎公德与公共利益  
◎公德与个人利益
 
6.公德与社会环境
◎公德在一般公共场合   
◎公德在大学校园  
 
7.公德与自然环境
◎低碳生活
◎绿色生产
◎和谐生态
 
8.公德与网络环境
◎遵守网络诚信
◎拒绝网络庸俗
 
9.如何建设公德
◎制度保障    
◎舆论引导
◎教育促进
◎自我修养
 
结语  让公德实践成为一种习惯

精彩节选

 
◎从“北京精神”说起
2011年11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其中,“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厚德”在中国文化中,涵义极为丰富,强调一个人的德行可以感召万物。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北京也必将继续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
正因为“厚德”的涵义非常丰富,对它的翻译也就不太容易。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见人们把“厚德”翻译为英文“social morality”(公德),这当然远远不能传达出“厚德”的丰富内涵。不过,“厚德”中也确实包含有公德的要义,“厚德”不仅要求个人对于“私德”时时警惕,还要求对整个社会负责,有所贡献。
“公德”成了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天天讲公德,人们也充分认识到不讲公德的不好,但一些不讲公德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如果你每天早上从西单的图书大厦门前经过,经常看到遍地的烟头、塑料袋等垃圾,而旁边正是立着的“北京精神”的巨大宣传牌,这种反差的确让人深思。上海外滩可谓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上海最热闹的景点之一,但如果你在长堤上走走,可以看到有人乱丢垃圾,影响了外滩的整体形象。
这就告诉我们,“公德”不仅仅是一个词汇,一个概念,而且是需要你我他这些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道德,甚至是对一个公民的起码要求,而这样的“公德”,我们还需要大力建设。
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其所有的理想的实现都不能离开社会,也就是“公”。比如说,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理想之一,影响幸福的因素很多,但无论如何离不开一个安定有序、稳定和谐、互助友爱、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与维护,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仅仅靠公德是不能的,但离开了公德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强国兴邦需要公德
自古以来,个人的幸福总是和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兴盛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不了几年,在经济上,我们国家就会成为世界的老大。当我们谈起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兴盛的时候,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中央电视台所进行的“你幸福吗”的调查,相当部分的受访者都把国家的强盛作为个人幸福的重要根源之一。
但是,如何才能兴邦强国呢?毫无疑问,最先决条件是生产力的发达,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的灵魂,即生产力的物质要素需要精神要素去激活、把握。精神生产力中的智力要素(比如科学技术知识、经验等)、毅力干劲、创造力等等,又需要道德(主要是公德)去促进、引领和激发。因此,道德(尤其是公德)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是起着灵魂之灵魂的重要作用。
国家的强盛不能单纯地靠发展生产力,而是要着手于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提升,而这离不开道德的灵魂性引领、激发。我们现在经常谈“软实力”,“软实力”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而公德就是“软实力”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要在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搞建设,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片战争废墟到完整工业体系的确立、农业生产的大幅发展、社会风气的根本扭转、医疗卫生与科教文化的极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交通的大力建设与江河的有效治理,飞机上天、巨轮下水、卫星升空、核弹爆炸……不过短短二十余年的时间。正是在这短短二十余年的时间内,我们取得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宏伟建设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我们为什么能在这短短的二十余年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为什么能在世界发展史上创造空前的奇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代的公德极好。
 
◎人民幸福需要公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幸福指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德与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上,比较流行的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道德就是幸福,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其二是认为道德与幸福不完全一致,幸福除了需要某种德行之外,还需要身体健康、一定量的物质财富等等。虽然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个体的幸福离不开道德,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哪怕是最缺德的人,尽管他自身没有道德可言,但他所生活的社会如果没有任何道德规范加以调节,充满了混乱、卑鄙以及无耻,必然很难有什么幸福可言,甚至生存下去就很困难。
有一个古董爱好者,他不仅在自己家中用了专门的恒温室来存放金石书画等古玩,而且每件藏品都力图用特制的套子包好,再以精美的盒子装上,最后放入高档陈列橱或储藏柜中,真是什袭而藏,珍爱之至。另外,他还要时时查看,如有损坏,要及时请专业的文物修复师修复。查看藏品时,他要先在大红木桌面铺上柔软的羊毛毡,然后戴上手套、口罩,这才将藏品取出查看观赏,生怕自己的古玩沾上了一粒灰尘或一个唾沫星子。就是这样的古董爱好者,当他浏览古旧的开放园林时,他会用长指甲使劲掐古亭的木柱,看木柱是否坚实;他会毫不犹豫地将脚踏在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石狮上,仅仅为了方便自己直着上身擦拭脚上的脏皮鞋;他还随身带了小榔头、起子等工具,随时准备顺手牵羊地揩公家的“油”,那些未被套上护罩的公家文物的某些部件可能被他敲去带走,他家中的部分缺损古董就是这样揩“油”所得呢。
同样一个人,对存在于公共空间的文物古玩,却如此的粗暴残毒,极其放肆地践踏着另一种德行———公德。
我们到开放园林参观,看到那些被人为污染、破坏的文物,肯定会给心中的愉悦、美感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减了观览过程中应有的幸福。
尽管个人的私德也常常会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到公众的幸福,但与公众幸福关系更为密切,更为主要的还是公德。
 
◎日常生活需要公德
我们这里所说的普通公德,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应当遵守的一些基本的、简单的道德准则,如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等。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公共空间,如行路、坐火车、住旅舍、开会、上班等,即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置身于公共空间,亦即人们的日常幸福与调节公共空间之秩序的道德准则———公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010年,北京某高校的十余名研究生到山东泗水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该会议还邀请了不少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会议时间为三天。第一天会议是下午六点结束,因为疲惫,一些与会的老人与远客在晚上八点左右就在接待中心的旅舍休息了。唯有这群北京来的研究生,因平日在校习惯了晚睡或熬夜,他们便聚在一起玩扑克或其他游戏,不时发出阵阵直冲云霄的爽朗笑声,又不时有“啪哒啪哒”的脚步声在旅舍走廊来回穿梭。第二天就有服务员向这群研究生反映:“不少邻近房间的与会者因你们昨晚的吵闹,到凌晨一两点还未能入睡,希望你们今明两晚能克服一下……”
年轻的研究生们或许缘于兴奋而有朝气,或许缘于平日的生活习惯,只顾自己高兴适意,竟忘了这是公共场合,忘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同学、朋友这个熟人圈子之外的其他与会客人。相信他们不是有意背弃公德,但因公德意识的薄弱而造成了事实上的损害公德,进而也影响到了他人的日常生活。
尽管在有些时候,这类公德准则看起来比较简单,没有严格遵从也似乎算不得什么大事。其实不然,国民的整体公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如果大家都能文明礼让,都能对他人关心理解,我们的公共空间将显得井然有序,将充满微笑、遍弥善意,必然能获得更多的身心愉悦,无论生活质量、工作质量都会不知不觉地得到很大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也随之提高。
 
◎我们需要的是新型公德
公德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德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人的公德与古代人的公德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的公德与外国人的公德也有一些不一样。当然,公德中有一些普适性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则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新型公德的建立,必须在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上。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包含了经济基础和一切上层建筑在内的完备体系。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这种道德对一切旧道德作了全方面的变革,既有私德的变革也有公德的变革。尤其是公德的变革,使社会主义的公德成了追求最大之善的全新型公德。
正是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公德,在最广阔的公共空间用最合理的道德准则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从道义原则上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反映了真正的人类幸福。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

字 数:97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