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幸福

“道德八书——最为紧迫的时代呼唤”丛书

作者:李西顺

编辑:沈群

ISBN:978-7-5334-5762-4

定价:22.00元

出版时间:2013-03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体悟幸福道德

关于本书

1.案例真实典型,分析深入浅出,案例与分析相互映照,实现了思想性与通俗性的高度统一。2.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每册书均配有20幅左右的图片,或者是直击人心的新闻照片,或者是幽默讽刺的漫画,同时还配有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在增强直观感受的同时引人深思。3.丛书具有时论、政论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丛书简介本丛书共8册,选取当前社会人们最关注的八个道德范畴即敬畏、良知、责任、诚信、公德、正义、关爱、幸福,形成八个主题,每个主题为一册,共八册。每册书分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以“问题-解释-原理-实践”为逻辑关系,以真实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澄清道德理念,鞭挞假恶丑,褒扬真善美,激荡正能量,对当下的道德文化有所反思,对公民道德教育有所引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所推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宣传十八大精神,以期匡时救弊,构建和谐社会,共筑美丽中国。

内容简介

  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易被误读的几种幸福观之辨析入手,本书强调了幸福的精神超越属性,强调了幸福是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是人们接近或达到人生意义时的心灵敞亮状态。全书以幸福的人生意义结构为主线,以友情、爱情、亲情等范畴内的幸福体验为依托,强调幸福作为一种普罗大众的心灵哲学对于意义世界之吁求。作为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的获得者,李西顺博士的《体悟幸福》一书思维缜密,逻辑严密,案例丰富,十个写作板块之间主线清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相互照应,既保证了写作形式的活泼与清新,又保证了学理探讨的精深与严密。

目录

 
  引言 写给幸福
 
1.拥有宝马车等于拥有幸福?
◎宝马车难以承载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能买卖    
◎千金易逝莫叹息  
 ◎家财万贯难买太阳不下山
 
2.快乐等于幸福?
◎幸福圈儿   
◎快乐·象征·幸福
◎莫让快乐变得自私
◎打开内在的幸福之光
 
 3.多巴胺与内啡肽的混合物就是幸福?
◎心理学家的谬误  
◎避免庸俗主义的幸福观
 ◎“幸福感”与生理感受或心理感受不同
◎幸福的精神超越属性
 
4.心想事成就是幸福?
◎心想事成的辩证法
◎心想事成需要心灵宁静
◎体悟幸福有时需要与自己的心灵独处  
◎低调是一种自信的智慧
 
5. 今朝有酒今朝醉?
◎珍惜现在不等于今朝有酒今朝醉  
◎幸福象限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每一次远行,都是通往内心的征程
 
 6.子欲养而亲不在?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树高千尺也不能忘根  
◎百善孝为先 
◎切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7. 要嫁就嫁灰太狼?
◎红太狼的择偶标准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幸福着你的幸福
◎夫妻恩爱苦也甜
 
8.幸福的方程式?
◎幸福没有固定的方程式
◎幸福的相对论    
◎幸福是一种解释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之境
 
9. 痛苦并幸福着?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哭是另一种坚强  
◎痛苦为什么还可能幸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0.深呼吸能解决幸福问题?
◎幸福不是一种深呼吸的技术 
◎幸福与希望 
◎幸福是属“心”的
◎幸福的真谛在于人生意义的敞亮
 
   后记

精彩节选

 5 今朝有酒今朝醉?
获得幸福需要珍惜现在,但珍惜现在并不等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珍惜现在是对岁月的感恩,对机遇的珍惜,对生命的尊重。而“今朝有酒今朝醉”则是一种“挥霍现在”的做法与态度。珍惜现在,意味着尊重过去,善待未来。而“今朝有酒今朝醉”,则是对历史的遗忘,对未来的迷茫,对现在的不敬。我们既需要珍惜现在,也需要憧憬未来!当下的幸福是幸福,未来的幸福也是幸福,我们切不可刻意为了得到其中的某一个而去牺牲另一个,尤其是去刻意牺牲其中一个。在幸福的象限里,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记住出发时的原点,每一次远行,都是通往内心的征程;每一次远行,都是心灵原点的升华。我们切不可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 珍惜现在不等于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一天,小狮子问它的妈妈:“幸福在什么地方?”
  狮子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于是,小狮子不停地追着自己的尾巴,它追了整整一天,却怎么也追不到。
  它把这个情形告诉自己的妈妈。
  狮子妈妈笑着说:“尾巴整天跟着你,幸福不就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吗?”
  的确,幸福就是珍惜好每一天,把握好每一个现在。
  然而,珍惜现在,却不等同于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一个山里的男孩儿,自幼出身贫寒。他从小立志,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大山,他发奋读书。终于,高考时他考入名校,毕业后顺利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并在打拼几年之后,如愿被任命为该县的县长。
  想想年幼时的艰苦岁月,他认为自己已经真正成功了,是到了该享受生活的时候了。于是,他便利用职权便利,大肆敛财。他信奉的格言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今朝有酒今朝醉”,结果,由于贪污腐败,他最终被送上法庭,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珍惜”现在,是在正常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尊重自己已经拥有之物的心态,是对岁月的感恩,对机遇的珍惜,对生命的尊重。珍惜现在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而“今朝有酒今朝醉”则是一种“挥霍现在”的做法与态度,已经远远超出了“珍惜”的度,并与“珍惜”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珍惜现在,同时意味着尊重过去,善待未来。而“今朝有酒今朝醉”,则是对历史的遗忘,对未来的迷茫,对现在的不尊重、不庄敬。只有珍惜现在才能够走近幸福并走进幸福,而今朝有酒今朝醉,则只能挥霍生命,失去幸福的机遇,空悲切、徒伤悲已矣!
 
◎ 幸福象限
  我们既需要珍惜当下,也需要憧憬未来!当下的幸福是幸福,未来的幸福也是幸福,我们切不可刻意为了得到其中的某一个而去牺牲另一个,尤其是去刻意牺牲另一个。那样只会得不偿失,只会把幸福割裂,而难以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把当下与未来相割裂的幸福观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牺牲现在以换取未来
  许多人对如下情况并不陌生,也曾亲身经历过。每年的六月份,虽然气温攀升,但高三的莘莘学子对自己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的热情更甚,热度更甚。我的同事们刚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调研,他们在跟我交流他们的见闻及感受时,我明显感受到了高考前那明显的硝烟味。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许多学校挂起标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长江去”;“杀向清华北大”;“今天不拼命,金榜怎题名?”……“杀”、“拼命”等等标语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幸福观教育”。这种教育所灌输的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嵌入学生的价值观序列之中,当然,主要是嵌入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序列之中。社会、家长的价值观序列也无不如此。
  这是个社会大问题,其中缘由已有许多讨论,此处所关心的依然是幸福观的问题。我们的社会长期流行一种“牺牲现在以换取未来幸福”的“奔波忙碌型”的幸福文化。其基本特征是为了获取将来遥远的幸福,就只能牺牲当下的幸福,甚至必须以现时的痛苦为代价。这种观点一直有它的市场,也不乏一些知名学者的支持。他们倡导做当下的苦行僧,才能“练就”未来的幸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过于倡导“痛苦”的幸福功能,强调只追求现时幸福的幸福观是有严重缺陷的。虽然他们偏于一隅,但也有一定道理。
二、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那些“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者们的人生格言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是另外一种极端,是“割裂型幸福观”的另一种表现。他们只顾眼前利益,强调“提前消费”,他们过于看重“当下”的幸福,实际上,他们的“幸福”,往往就是指物质享乐,这样的幸福观与上述处享乐主义幸福观趋同,但也有区别。
  实际上,许多提前的消费往往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来看看当下颇为流行的消费方式“分期付款”。无论是房子、车子,还是手机等日用消费品,商家为了促使消费,促使以旧换新,刺激货币流通,他们会让你先以一定的比例交款,然后以每个月多少还款的方式来达成你的消费。也就是说,在你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购车款的时候,你可以先“预支”将来的工资,先把车开回家,这种方式是把将来的幸福“预支”到现在。
  这种享乐主义与真正有钱人的享乐主义不同,后者追求的是现时的奢侈消费,而前者只会成为心理负担很重的各种“奴”:“房奴”、“车奴”……实际上,能够奢侈的大款们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如果以这种幸福观去预支未来,“抓”住当下,还是需要多加审慎思考后果,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充当这在各种幸福的名义之下掩藏着的各种“奴”。
  三、当下与未来皆是虚无
  实际上,还存在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虚无主义型”。这种类型对人生幸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既不愿意享受当前的幸福,也对未来的理想不抱有寄托。这种类型不仅不能够奢谈幸福,而且,几乎已经接近“失去了人生意义”,或者“找不到精神支撑”。这也是一种对当下与未来的割裂状态,这种割裂是深层次的虚无型割裂,它割裂的不仅仅是现在与未来,更是人生与幸福。也就是说,幸福是需要一颗“会体验幸福的心”的。即便所有的条件都已具备,如果你已经觉得这世间万物皆虚空,人生百无聊赖,幸福不幸福都无所谓,那么,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幸福,除非重新赋予自己的心灵以幸福的希望。
  沙哈尔博士划分出四种类型的幸福模式。
  第一种是享乐主义型。其格言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却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而担忧。这种幸福模式是以动物性的“本我”为基础的,这种“幸福”与柏拉图所言的“猪的欲望满足”等同。
  第二种是忙碌奔波型。为了追求未来的目标而甘愿放弃当下的幸福。“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就是其真实写照。
  第三种是虚无主义型。这种类型对人生幸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既不愿意享受当前的幸福,也对未来的理想不抱有多少寄托。
  第四种是幸福人生型,既享受当下的幸福,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过程之中获得幸福体验,而且可以通过当下的行为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其格言是“从幸福走向另一个幸福”、“使幸福更幸福”。
以这种划分为基础,沙哈尔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幸福象限。
看了这个幸福象限,我们不妨对号入座,认真反思一下:回顾你过去的生活,想想你现在的生活,你经常处于哪一个或哪两个象限呢?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在出发之前,我们都曾有过关于未来幸福生活的种种畅想。不论我们是否能意识得到,我们都有自己关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某种概念、某种思维框架。也就是说,每个人,我们之所以认同或不认同某种价值体系,赞赏不赞赏某种做法,认为自己幸福或者是不幸福,都由这种对未来幸福生活方式及生活场景的畅想,以及支配这些畅想的价值观念所决定。
  幸福的旅程,不能走得太急,我们不能因为已经在路上走了很远很远,而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阳光充沛的沙滩上,一位富人坐在摇椅上,享受着清新的海风与和煦的阳光。旁边,一位打鱼者悠闲地躺在沙滩上睡懒觉。富人看后,深为不解。他走到渔人身旁,试着问道:“你靠打鱼为生,却为何在此偷懒,而不把所有的时间全部用到打鱼上呢?你这样睡懒觉,肯定会影响你打鱼的数量呀!”
  打鱼者的眼睛半睁半闭,打量了一下这位好心的富人,慢悠悠地说道:“你整日拼搏,最终挣了很多钱,拼来拼去,最终又是为了什么?”
  富人想了想,答道:“你看,虽然整天忙碌,我却挣了足够多的钱。这样,我才有条件来这里度假,享受这悠闲惬意的生活呀!”
  打鱼者笑了笑,说:“我打的鱼已经够我们全家人吃的了,我又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忙忙碌碌上呢?你天天忙碌,不也是像我一样,在这悠闲的海滩上享受生活吗?”
  富人突然顿住了,陷入了沉思。自己眼前的这位打鱼者,不也照样可以拥有这海滩的悠闲与惬意吗?自己为什么要绕这么大一圈之后,在花费了大量时间拼搏之后,才意识到悠闲时间的宝贵,才知道即使是在出发的原点,自己也可以拥有幸福呢?
  钱挣得多少,实质上与幸福不幸福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我们不妨再去想想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吧,其中许多人过得百无聊赖,过得还没有自己没有发达时幸福。其实,我们往往走得太急,忘了问自己: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每天没日没夜拼命挣钱,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以走得太急为方式所追求的幸福,属于“工业”形态。这种形态的幸福讲求的是效率和经济利益,只问速度,而不问方向、对错与善恶。这就如同我们掌握了一种更为先进的造刀技术,我们只问这把刀怎样才能更锋利,却往往忽略了:这把刀到底要拿来做什么?如果是为了去劫财杀人,这种造刀的技术及速度,是不是越不好就是越好呢?
  而真正的幸福,则属于“农业”形态。幸福是属于心灵层面的,是用生命呵护生命,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感动另一个灵魂。站在绿得发亮的小禾苗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农夫心态。我们不能按照工业的效率及效益逻辑,为了使禾苗尽快成长而使用工业催化剂,或者采取什么所谓先进技术拔苗助长。我们只能欣赏,只能用心呵护,我们只能用爱陪伴,用灵魂关怀。这就是幸福的农业,这就是用生命体验去体验生命的心路历程。
  幸福,需要放慢脚步,用心灵呵护心灵,用关怀涵蕴关怀,用敬畏滋养敬畏。慢工才能出细活。
幸福,需要及时回眸。体悟幸福,需要多问问自己当初的梦想。切不要,越走越远,最终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 每一次远行,都是通往内心的征程
  一些人类学家和科学家在深入非洲的热带丛林进行考察和研究时,总是会请一些当地的土著人带路。这些土著人不但非常熟悉当地的地形,而且,他们十分机敏,可以根据任何风吹草动而判断前面的一切动静。
  这些土著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每走一段路,他们都必须要停下来,合掌闭目,他们说这是他们在“召回自己”。因为路走得太远了,就很有可能会“丢失自己”,所以必须时时“入定”,一遍遍地重温自我,一遍遍地默念自己的名字,让自己时刻记住自己,切莫因为远行而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这些土著人的做法,是在时刻提醒自己:远行是为了回归。行得再远,切不可丢失自己。回归内心的过程,就是一种远行的过程。
  俗话说得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许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我们自己。或者说,我们自己,往往并非像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认识自己,需要通过许多路径,经历许多事情,结识许多朋友。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远行,回归。再远行,再回归。
  时下颇为流行的电影《功夫熊猫2》,一经播出便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业绩。这部影片的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该影片成功地向世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如何面对内心,并接受内心的愤怒,从而治疗创伤,并最终为自己的幸福负起责任的故事。
虽然牢记师傅关于“静心”的嘱咐,然而在阿波的心中,仍然是乱象丛生。影片之中的所谓“凤凰城”也仅是一个隐喻,孔雀沈王爷其实并非像我们表面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大大的“坏蛋”。影片以隐喻的方式向我们传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许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敌人,只是另一个自己而已。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的生命历练之后,阿波最终明白了“静心”的道理,并得到师傅的赞扬。
  在影片的末尾,阿波带着两筐萝卜回家,萝卜曾经是阿波的一个情结,最终因为阿波对静心的领悟而解开。看似又回到了起点,但此起点已经非彼起点,此时的阿波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阿波。面对过去,我们既要放不下,又要放下。要放不下,是因为过去是我们的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从过去之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之中了解自己的血脉与传统。要放下,是因为我们不能过于沉溺于过去,过去的终将不再回来,对于过去的许多伤心往事,我们没必要背负太多的精神负累,因为这既改变不了过去,更会影响现在与未来。在经历过许多坎坷、许多精神的历练之后,阿波练就了自己生命的功夫、幸福的功夫……
  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处在通往自己内心的路途中。在这段心路历程之中,对生命的尊重,对意义的体悟,就是所谓幸福……
  追求幸福的过程之所以是征途,是因为,追求幸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成式的幸福。追求过程之中会有艰辛、坎坷、无奈、痛苦、悲伤,我们需要战胜追求幸福而不得时的内心煎熬,又要克服现实世界种种条件的制约。所以,远行的过程,是一种战胜的过程,既战胜外在的自然界,更要战胜自我的内心世界。同时,远行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既享受远行的宁静致远,也享受退一步的海阔天空。把积极进取与退一步海阔天空糅合起来,把战胜自我与欣赏自我糅合起来,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霸气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胸襟与气度糅合起来,我们就会逐步领悟:发现内心的过程需要远行与回归之间的反复循环,这个循环过程,就是幸福本身……
  幸福,是一种经历并体悟“远行、回归,远行、再回归”的心路历程!
  在此心路历程之中,要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建构自己。我们切莫因为走得太远,而不小心弄丢了自己;我们切莫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切莫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心灵回家的路。我们不要在远行的过程之中走得太急,我们需要学会在快节奏之中暂停的功夫,反思的功夫,重新认识自己的功夫,重新调整自己的功夫!幸福就是,想让心灵远行时,心灵就可以远行,想让心灵回家时,心灵就可以回家!
这就是,幸福的功夫!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

字 数:98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