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1.案例真实典型,分析深入浅出,案例与分析相互映照,实现了思想性与通俗性的高度统一。2.图文并茂,印制精美。每册书均配有20幅左右的图片,或者是直击人心的新闻照片,或者是幽默讽刺的漫画,同时还配有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在增强直观感受的同时引人深思。3.丛书具有时论、政论风格,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丛书简介本丛书共8册,选取当前社会人们最关注的八个道德范畴即敬畏、良知、责任、诚信、公德、正义、关爱、幸福,形成八个主题,每个主题为一册,共八册。每册书分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以“问题-解释-原理-实践”为逻辑关系,以真实典型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澄清道德理念,鞭挞假恶丑,褒扬真善美,激荡正能量,对当下的道德文化有所反思,对公民道德教育有所引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所推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十八大精神,宣传十八大精神,以期匡时救弊,构建和谐社会,共筑美丽中国。
内容简介
目录
1.当“关怀”成为奢侈品
◎他们被关怀了吗?
◎你被关怀了吗?
◎每个人都孤独
2.关怀,以“关系”来解读
◎何谓关怀关系
◎如何识别需要
◎怎样给予回应
3.关怀,从“我”开始
◎我应独立
◎我要自爱
◎我有力量
4.用尊重敲响关怀之门
◎直议“不尊重”
◎怎样去尊重
◎特蕾莎修女如何去尊重
5.用信任滋润关怀之花
◎杂谈“无信任”
◎为何要信任
◎卡尔如何去信任
6.用同情点亮关怀之焰
◎细辨“没同情”
◎怎样去同情
◎苏霍姆林斯基如何去同情
7.用反馈结束关怀之曲
◎正解“零反馈”
◎反馈二三谈
◎晓珞如何去回应
8.“关怀”,走更远!———关怀场域的扩大
◎安怀于人间
◎怡情于自然
◎倾心于文化
9.“关怀”,行不远?———关怀作用的局限
◎正义何所为
◎关怀何所欲
◎好社会:日月同在
结语:今天,你关怀了吗?
精彩节选
尊重其情感
大多数人都明白人人平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尊重现象仍旧比比皆是。其实上文中蔡真妮叙述的美国教师以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为出发点,照顾的是孩子盼望被尊重的情感。从这一角度来谈,尊重就是将每一个人当做和你一样希望被重视的情感个体。那么,怎样做才是顾及了他人渴求重视的心情呢?以下这张自测表可以用以检验日常生活中的你,是否尊重了他人的情感。
表1只是一个简测,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尊重行为细节。下面,就其中关键的几点详细解说:记住他人的名字。名字是每一个人的符号。当老师在课堂上不是以“你”相称,而是响亮地叫出某位学生的名字,这位学生心中就会溢出一丝甜蜜:老师是记得我的;当初识的朋友再次相遇,对方能够准确地说出你的名字,你就会生出一份喜悦:原来他/她还记得我。被记住,就是一种被尊重。美国9·11纪念仪式上,年年不变的环节就是诵读遇难者名单,改变的则是诵读的人员,由总统、市长、救援人员到遇难者的孩子、父母、手足。改变的还有名单的长度,随着调查深入,遇难者的名字也在不断追加。两千多个遇难者名字,被一个一个念出,没有人觉得枯燥,因为,这是对逝者的尊重。
看着他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沟通情感的无声通道。当孩子的个头只到父母腰间,父母是俯视着他说话,还是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询问他的需要。当售货员贩卖商品时,是昂着头,流利地背诵既有说词,还是看着顾客的眼睛,了解顾客的实际需求。眼神的传递,目光的聚焦,说明了关怀者是真诚地对被关怀者发生兴趣,这种交汇,便是一种尊重。
听完他人的言说。表达是每个人的欲求,倾听则是对这种期盼的满足。两个孩子打架,教师将他们带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开始骂,若学生想说话,教师则粗暴打断:你还有理了是吧,就知道狡辩!尊重,应该是让孩子说出理由,无论对错,每个人都至少应该被允许表达自己的心声。况且,批评不是为了这一次的完结,而是为了下一次的不再发生。如果不知道具体的缘由,教师又如何能够对症下药。一对情侣约会,男人迟到,女人便开始喋喋不休地数落起男友,从前几次的迟到一直到点菜不合意、礼物不及时等其他小事,男人原本还想解释,最后只能放弃,以直接道歉结束闹剧。恋爱,不是一个人的情绪倾泻,而是两个人的生命对话。尊重,是双方平等地享有话语权。
肯定他人的行为。赞美不只是一种人际提升手段,从尊重是认可他人希望被重视的角度而言,它其实也是一种尊重。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集合体,大家都更愿意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重视,应该是重视他们好的行为。所以,当朋友获得大奖,他请客吃饭,你如期前往祝贺便是一种尊重;当女儿学会一首歌曲,你给她机会展示则是一种尊重。特别是当你是好行为的受惠者时,你的回应就更是一种尊重。当丈夫清理了房间,整理了书架时,妻子的回馈是一种尊重;当服务员为顾客添上茶水,送上纸巾,顾客的致谢是一种尊重。
总之,所有的尊重行为,不是来源于他人,而是以关怀者个人的需要做模板,描摹出来的。你尊重他,不过是将他视作了与你有着同样心思的人。
尊重对于关怀如此重要,首先,是因为尊重保证了关怀关系中的两个主体的平等地位。如果没有尊重,就意味着关怀者或者被关怀者是缺席于关怀关系的。这里提及了关怀者缺席,因为尊重不仅意味着关怀者尊重被关怀者,也内含着被关怀者需要尊重关怀者。现在我们所谈内容主要集中在前者,乃是因为关怀者作为关怀行为的发起者,他的尊重与否常常影响着被关怀者是否给予尊重他的回应。其次,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一位关怀者在考虑被关怀者需要的时候,都不能忽略这一点。最后,尊重本身便是一种关怀。喊出名字,对望眼睛,听完话语,肯定行为,这些动作原本就是对被关怀者相应需求的回应。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
字 数:98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