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之特色在于,以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按“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框架要求,精选陶行知相关经典教育论述,可作为教师常备工具书。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编教育的信念与理想
我们的信条············
共和精义(节选)············
我的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致罗素的信············
试验主义之教育方法············
教育研究法············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试验教育的实施············
新教育············
活的教育············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给文渼的信············
自勉并勉同志············
五族共和与教育者之责任············
村魂歌············
中国教育政策之商榷············
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在劳力上劳心············
以教人为教己············
行是知之始············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山穷水尽——致凌济东的信············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锄头舞歌············
“伪知识”阶级············
今后中华民族的使命············
答朱端琰之问············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
改作黄金时代歌············
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
诗的学校············
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
············
手脑相长············
手脑相长歌············
创造的教育············
生活教育············
普及什么教育············
教育的新生············
普及教育运动小史············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攻破普及教育之难关············
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生活教育之特质············
我们的态度············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生活教育目前的任务············
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
育才学校校歌············
我的民众教育观············
谈生活教育——致一位朋友的信············
我们不是企图取消学校教育——致潘畏三的信············
创造宣言············
创造的儿童教育············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
全民教育············
民主教育之普及············
我之学校观············
社会大学运动············
社会大学颂············
为新中国之新教育继续奋斗——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
············
第二编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
第一流的教育家············
师范生应有之观念············
师范教育之新趋势············
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
评学制草案标准············
新学制与师范教育············
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
师范教育下乡运动············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校概况············
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中国代表致送坎拿大世界教育会议报告之一
············
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答石民佣等的信············
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关于南京六校招收艺友之解释
············
介绍一件大事——致大学生的信············
乡下先生小影············
糊涂的先生············
对于教员和师范生的几点希望············
教育改进············
敬赠师范生············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的信············
教育生活漫忆············
生活教育提要············
第三编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一)康健的体魄············
学问之要素············
这一年············
春天不是读书天············
每天四问············
(二)农夫的身手············
农夫的身手············
从野人生活出发············
天将明之师范学校············
武八股············
(三)科学的头脑············
教育与科学方法············
教育之新旧视乎研究············
关于科学教育——致庄泽宣的信············
思想的母亲············
送科学丛书············
儿童科学教育············
(四)艺术的兴趣············
育才二周岁前夜(节选)············
育才十字诀············
育才二十三常能············
(五)改造社会的精神············
预备钢头碰铁钉——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
社会改造之出发点············
怎样指导小朋友明白时事············
推进普及教育以增加抗战力量而树立建国基础案············
实际生活是我们指南针——给全体同学的信············
幼稚园之新大陆············
《破晓》序············
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
第四编教师的职业伦理与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整个的校长············
学生的精神············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护校宣言············
学做一个人············
与贵州教育团的谈话············
儿童节对全国教师谈话············
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
创造年献诗············
第五编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教学合一············
地方教育行政为一种专门事业············
每事问············
问到底············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
怎样做小先生············
小先生歌············
两位先生的对话············
八位顾问············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给正之先生的信············
女师大和女大问题之讨论············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
大众语文运动之路············
对《战地师范意见提纲》的意见——致刘季平············
领导者再教育············
自我再教育············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教师自动进修——与小学教师谈话之三············
谈扫除文盲——与小学教师谈话之四············
第六编师生关系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师生共生活············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教师歌············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 读者定位
- 上架与陈列建议
- 节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周洪宇
作为一名在学校工作三十余年的教师兼陶行知研究者,为广大教师们编一本专用读本性质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并配套写一本《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是我多年的夙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刚大学毕业留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任教不久,在参加编辑湖南教育出版社六卷本《陶行知全集》时,就深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种“爱满天下”、“文化为公”的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定的教育信仰、全新的教育理念、忘我的教育劳作、炽热的教育激情和崇高的人格精神所感佩。确确实实,陶行知先生无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万世师表”(宋庆龄语),“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郭沫若语),是能与教师鼻祖孔子相提并论的“大哉陶子”,是“现代中国教师之父”(日本著名学者斋藤秋男语)。
后来,应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约稿,我与董宝良教授、喻本伐教授先后为该社合编选了《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和《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又应湖北教育出版社之约,先后与人合著或独立撰写了《陶行知教育学说》、《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还出版了《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人民之子陶行知》、《陶行知画传》、《陶行知大传》、《陶行知研究在海外》、《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等论著,另外,《陶行知年谱长编》、《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也已完稿并即将面世,尽管这些研究与著作也对师资培养客观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为教师们编一本专用读本性质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并配套写一本《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的念头,一直在我心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这次有幸应福建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室主任成知辛先生之邀,为教师们编一本专用读本性质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并配套写一本《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可谓夙愿得偿。
在确定此两书出版选题之后,我就一直在考虑:编写这样两本书,如何才能特色鲜明、与众不同,并对自己过去的相关论著有所超越?经过反复思考,并听取一线老师们的意见,我决定按照“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框架体系来构拟两书结构,突出教师专业特征,强化两书在教师培养、培训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符合近期国家颁布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要求。
按照国家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来考虑《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和《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的框架体系,也与我个人研究师范教育或教师教育的经历和认识有密切关系。1982年我开始涉足师范教育研究,撰写有关论文。1995年我在华中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师范教育研究中心(这或许是当时国内高校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师范教育研究中心,此后相继有华东师大和北京师大等成立师范教育或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开始承担教育部师范司“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师范教育体系发展变化研究”和“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并参与时任师范司司长马立同志主持的“‘十五’全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起草与修改。1996年起,应聘担任教育部师范司专家组成员,参加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多次师范院校发展前景讨论会,完成的全国师范院校调研报告在《教育研究》发表。2003年应聘担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参与教育部教师司的咨询研究工作,经常到各地考察调研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并应北京师大出版社路娜同志邀请,为之撰写教师教育教材《教师教育论》(北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2009年,受时任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司长之托,担任华东师大校长俞立中教授牵头、钟启泉教授负责、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专家参与研究的《中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系列研究》课题结题会召集人,在华东师大主持审议通过了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并建议教育部尽快研制工作方案,组织实施上述标准。2010年3月,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全国人大正式提交“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十条建议”,推动教育部启动实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体系。2011年又受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和教师司许涛司长委托,为新颁布的国家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撰写解读文章,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并在全国人大多次提出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的建议。这些经历,使得我对教师队伍建设格外有感情,对教师培养培训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开展认识更清楚。
在我看来,所谓教师专业标准,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规范,是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所确立的质量规格和作出的明确规定,是衡量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双重特点,基础性表现在可为教师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所必备的素质规定了基本标准;导向性表现在规定合格教师基础标准的同时,还具有发展性功能,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可起到引导教师朝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方向发展的作用。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所谓通用标准,就是国家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所谓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教师专业知识标准、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师应制定不同的专业资格与发展标准。教师培养培训只有严格按照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是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教师专业知识标准、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这些业务性标准开展,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成为一个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科学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这一认识,参照教师专业标准“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新框架体系,我决定改变以往编者大多将陶行知教师教育论述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的传统办法,将《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的编写体例,分为具有严格内在逻辑关系的六编,即“第一编教育的信念与理想;第二编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第三编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第四编教师的职业伦理与精神;第五编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第六编师生关系”,使之既遵循教师专业标准,又符合陶行知教师教育论述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努力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同时,《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的编写体例,也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实际情况,参照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编写框架,分为相互关联的十个部分,包括“第一讲家世与求学经历;第二讲社会交往与政治活动;第三讲教育改革与办学活动;第四讲生活教育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第五讲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第六讲生活教育的具体主张;第七讲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第八讲生活教育的当代价值;第九讲伟大人格;结语怎样造就第一流的教育家”,使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本土与外域、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既注重专业伦理(伟大人格),又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育理论和实践及其当代启示),以期对教师培养培训有所助益。
由于本人现身兼多职,杂务缠身,精力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开学在即,上述考虑未必十分成熟,编写初衷也未必能够完全实现,这就要请读者朋友们见谅了。希望以后有机会修订,使之更能符合教师们的需要。
最后,衷心感谢知名出版家、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黄旭先生和教育理论室主任成知辛先生的信任和支持,衷心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美编季凯闻先生的精心设计,衷心感谢参与协助整理工作的于洋博士和李艳莉博士,没有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这两本小书很难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得以与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见面!
2013年8月6日
于武昌桂子山华中师大教育学院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
字 数:420 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