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

作者:陈迁 主编

编辑:成知辛

ISBN:978-7-5334-5532-3

定价:27.00

出版时间:2011-05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幼儿园教育

内容简介

¯       本书卖点

1. 细节入手,见微知著:本书精心挑选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较为典型的50个细节,并对其进行透视与分析,旨在“见微知著”,探寻细节背后的理论意义,以期更好地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

2. 案例典型,针对性强:本书案例典型性和可读性强,将深奥的教育理论寓于幼儿园教师所熟悉的教育情境之中,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3. 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本书语言朴实精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细节背后的理论要义。

¯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展开论述,全书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从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索、环境创设、因材施教和处理突发事件这六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行为。且每个案例通过“细节描述”来展示一定的情境,并通过“细节透视”进行简明的理论阐释,剖析细节背后的意义,进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本书案例典型丰富,语言简明扼要,适合幼儿园教师、幼儿师范院校和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阅读。

¯       主编简介

陈迁,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系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长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语言运用 

细节一  对“你最棒”的质问/

细节二  “连浩浩小朋友都回答对了”/

细节三  “你们喜欢不喜欢呀”/

细节四  “你终于做对了”/

细节五  “把你送到小班去”/

细节六  不容商量的“商量”/

细节七  “正话”为何总要“反说”/

细节八  “如果你们不听话”/

第二编  非语言行为

细节九  撕破了的小红花/

细节十  此时无声胜有声/

细节十一  微笑/

细节十二  “寻找的眼睛”/

细节十三  有效的停顿/

细节十四  那根指着孩子的手指/

第三编  教学探索

细节十五  无法跳下去的舞蹈/

细节十六  “吹泡泡”引发的问题/

细节十七  “谭盾的音乐一点儿也不好听”/

细节十八  像波洛克那样作画/

细节十九  两片树叶一样吗/

细节二十  “我要用藤条建房子”/

细节二十一  不一样的丰收/

第四编  环境创设

细节二十二  该不该给她调羹/

细节二十三  奇妙的“土豆宝宝”/

细节二十四  掉落的桃花瓣/

细节二十五  留住那美丽的云/

细节二十六  “神奇的法宝”/

细节二十七  区域规则谁做主/

细节二十八  小兔为什么要“流浪”/

细节二十九  《乌鸦喝水》中的问题/

细节三十  蚕蛾的秘密/

细节三十一  书香萦绕的世界/

细节三十二  小小标记的妙用/

第五编  因材施材

细节三十三  老师身上的“妈妈味道”/

细节三十四  孩子,让我拥抱你/

细节三十五  灵灵的谎言/

细节三十六  汽车司机谁来当/

细节三十七  再见了,大花被/

细节三十八  “老师,我不会”/

细节三十九  面对“宁死不屈”的孩子/

细节四十  老师挨了一个耳光/

细节四十一  为什么她总是最后一名/

第六编  处理突发事件

细节四十二  他举起了小椅子/

细节四十三  乔乔又打人了/

细节四十四  吞进肚子里的“小熊”/

细节四十五  “狼”真的来了吗/

细节四十六  树叶上的小虫子/

细节四十七  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细节四十八  “老师真傻”/

细节四十九  大象会游泳/

细节五十  从滑梯上被推下来的孩子/

¯       读者定位

幼儿园教师、幼儿师范院校和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学前教育领域科研工作者

¯       上架与陈列建议

上架:教育理论|学前教育

陈列:码堆与平摊最为合适

节选|前言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对于幼儿园教育尤显重要。幼儿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传递出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意义,对稚嫩而敏感幼儿的身心,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书精心挑选了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比较典型的50个细节,对其进行了透视与分析,旨在“见微知著”,探寻这些司空见惯的细节背后的理论意义,从而为更好地教育幼儿、使其茁壮成长起到借鉴、警示、帮助作用。

全书的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分为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索、环境创设、因材施教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六编,从六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行为。每个案例又分为“细节描述”和“细节透视”两个部分。“细节描述”部分通过展示一定的情境,详细地描述了幼儿园教育中一些教师习以为常的语言和行为,生动形象地呈现出该案例的“语境”。“细节透视”部分则对案例中的细节进行简明的理论阐释,剖析了细节背后所隐藏的积极或消极意义,尤其是从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语言和行为中挖掘出极易被忽略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本书十分重视案例的典型性与可读性,力求将一些抽象的学前教育原理还原于生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之中,力求将深奥的教育理论寓于幼儿教师非常熟悉的教育情境之中,力求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语言阐释出细节背后的理论要义,力求使读者能够从案例的描述与分析中得到某种启发。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幼儿园的广大教师、幼儿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本书可为上述读者对象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本书是各位编写者团结合作的结果,具体的写作分工为:第一篇和第五篇由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陈迁撰写,第二篇和第四篇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亚娟撰写,第三篇由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李英玉撰写,第六篇由大连市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志霞撰写。全书由陈迁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一些教育案例和幼儿教育方面的期刊,特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加之编写者的水平所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陈迁         

20112月于辽宁师范大学

节选|细节一  对“你最棒”的质问

【细节描述】

近一段时间以来,某幼儿园的各个年龄班不知不觉中都形成了这样一个“规矩”:只要幼儿回答对了某个问题,或是幼儿表现出某种好的行为,教师就会伸出大拇指,向这名幼儿说一声“你真棒”或“你最棒”,或者教师与全班幼儿都伸出大拇指,一边向这名幼儿挥动大拇指,一边说:“棒、棒、你真棒!good,good,very good!”可以说,幼儿园各班的教室里每天都会响起多次“棒、棒、你真棒!”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一天,该幼儿园大班的张老师带领全班幼儿进行着结构游戏。幼儿们用不同的积木和插塑玩具搭建出了各式各样的物品,有的幼儿搭出漂亮的楼房,有的幼儿插出高高的火箭,还有的幼儿搭建了长长的火车……正当幼儿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小亮拿着自己插的火箭来到张老师面前,问道:“老师,你看,我插的火箭怎么样呀?”张老师看了一眼小亮的火箭,然后,一边向小亮伸出大拇指,一边说道:“火箭真漂亮!小亮真能干!小亮最棒了!”听了张老师的话,小亮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转身离开张老师,高兴地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插的火箭。不一会儿,芳芳拿着自己插的楼房来到了张老师面前,也让张老师评价一下。只见张老师不假思索地一边向芳芳伸出大拇指,一边说:“楼房真漂亮!芳芳真能干!芳芳最棒了!”听了张老师的话,芳芳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转身离开老师接着去玩了。在这以后,陆陆续续又有几名幼儿向张老师展示作品,并让老师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张老师也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自己惯用的手势和语言:“某某小朋友真能干!某某小朋友最棒了!”听着张老师的这种鼓励性话语,那些被鼓励的孩子脸上逐渐没有了笑意,取而代之的却是茫然。

正在这个时候,小亮再次来到张老师面前,大声问道:“老师,刚才你不是说,我最能干,我最棒吗?可是,后来你为什么又说别的小朋友最棒呢?”听了小亮的话,张老师顿时愣在那儿。正当她一时语塞之际,小亮又接着质问道:“老师,到底我是不是最棒的?为什么你对小朋友们都说‘你最棒’呀?你骗人!你是个骗人的老师!”听了小亮的话,其他几名得到同样鼓励的幼儿也聚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向张老师问道:“老师,到底哪个小朋友是最棒的呀?”张老师看看小亮那张生气而又委屈的小脸,再看看其他幼儿满脸困惑的表情,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向小亮和其他幼儿解释,只是在心中一遍遍地问自己:“难道鼓励孩子也有错吗?现在幼儿园的老师不都是这样鼓励孩子的吗?”

☆注:本案例编写参见了《早期教育》2009年第2期刘学军的《齐齐的质问》

【细节透视】

“你最棒”、“你真棒”之类的话经常被一些幼儿教师挂在嘴边,以此来体现其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教育评价观。在本案例中,小亮对张老师那句“你最棒”的质问,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应如何恰当评价幼儿这一重要问题。

在分析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弄清楚评价的内涵以及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简单地说,评价就是价值判断,就是人们对于客体(包括人、事物或活动等)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在幼儿园中,教师和幼儿对于周围的人、事或活动都随时随地进行着各种评价。那么,教师评价幼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毫无疑问,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幼儿了解、认识自己的优点或不足之处,并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必须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并注意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防止那种不关注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境的虚泛评价与无效评价。

可以说,本案例中张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在幼儿园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代表性。不少幼儿教师总是习惯用“你最棒”、“你真能干”和“你真棒”这类语言来评价幼儿,将这类评价语言视为成功激励幼儿的“法宝”。的确,恰当运用这类语言会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带给幼儿不断前进的力量。但不应忽视的是,取得上述成效的重要前提是教师能否将这类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千篇一律、徒有形式的虚泛评价会让幼儿逐渐变得麻木,并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在本案例中,小亮之所以对张老师那句“你最棒”的评价提出了质疑,其原因就在于此。面对不同的幼儿和各具特色的作品,张老师只是用“你最棒”之类的话和竖起大拇指这一体态语言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缺乏针对性的虚泛评价和无效评价,这种评价非但没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没有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反而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了怀疑,甚至颠覆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原有的美好形象。其实,不仅仅是“你最棒”、“你最能干”这类带有横向比较性质的评价语言会带来上述副作用,如果滥用“你真棒”、“你真能干”这类没有横向比较性质的评价语言,也可能会带来某种阻碍幼儿发展的副作用。比如,当教师用“你真棒”来夸奖某位幼儿创作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作品)时,其他幼儿很可能也为了得到老师同样的夸奖而去模仿这位幼儿,这样就会使其他幼儿中断了自己原有的创造过程,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创造能力产生了怀疑:“老师夸奖他了,而没有夸奖我,是不是我的作品不好呀”?在这一心理过程中,没有得到夸奖的幼儿的自信心必然会受到某种影响。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恰当而有效的评价呢?这里提供几个参考建议:

第一,关于如何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问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教师应当“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首先应当在思想上明确评价的目的,致力于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不应刻意在幼儿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教师应避免使用“你最棒”和“你最能干”之类容易导致幼儿间相互横向比较的语言。

第二,教师应当承认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每位幼儿过去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价的基准,针对每位幼儿的特点和现实状况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以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而不是使用“你最棒”和“你真棒”之类虚泛的且没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

第三,教师应当将评价与指导结合起来,通过一些带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帮助幼儿扬长补短,不断取得进步。

最后,教师还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态度,并注意恰当运用积极的体态语言。如果教师能以热情、关注的态度去评价幼儿,幼儿就会从教师的积极态度中得到鼓励和支持;相反,如果教师态度冷淡或心不在焉,幼儿就会由于教师消极态度的暗示而产生抵触、怀疑等心理,从而影响到评价的效果。

在本案例中,张老师在对小亮等幼儿进行评价时,她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幼儿的结构游戏成果,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使用富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让每个幼儿都能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点,并进一步明确自己需要不断改进之处。如果通过比较小亮过去与现在的结构游戏水平,发现小亮的结构游戏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那么,张老师就可以对小亮进行真诚的鼓励和评价,如“小亮很有进步呀!你这次插的火箭颜色搭配得很漂亮!而且火箭的各个部分比例很和谐,让人看起来很舒服!”等等。在充分肯定小亮的优点和进步之后,张老师可以用正面的语言进一步指出小亮的不足之处,如“小亮,你的火箭尾翼大小好像不一样呀。如果你能把火箭的尾翼插得都一样大,你的火箭就会更漂亮了!”在说这些话的同时,张教师还应配合使用积极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如适当地俯下身子,面带真诚的微笑,目光和蔼,语音语调亲切等等。此外,张老师还可以引导小亮仔细观察火箭的图片或模型,分析火箭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其搭配关系,指导小亮运用更复杂的插接镶嵌等结构操作技能。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评价,既可以避免小亮等幼儿盲目自大或自卑,又可以防止幼儿在较低的游戏水平上停滞不前,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其它信息

装 帧:简装

页 数:220

开 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