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作者:赵世明

编辑:林云鹏

ISBN:978-7-5334-5594-1

定价:28.00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教师心理健康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全面介绍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常识、应对方法,预防措施和助人技能等,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技能。

作者简介:

赵世明,生于1962年,天津市人。心理学博士,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期从事心理健康、人才测评、心理测量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担任全国教育统计与测量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常务编委。出版《问卷编制指导》、《资格考试理论与实践》、《领导心理学》、《时间管理》等专(译)著。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和中央组织部委托课题。

目录

 

第一讲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心理健康应符合哪些标准\

心理健康异常的界限\

心理健康异常有哪些表现\

心理健康的一些相关概念\

第二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教师心理健康的异常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

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

第三讲心理健康异常的发生机制

影响心理健康的基础性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诱发性因素\

心理学对心理健康异常的解释\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

第四讲应对心理健康异常策略之一:心理健康的自我评定与认知

心理健康的综合评定:你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如何\

心理健康的症状测评:你是否存在特定的异常问题\

心理健康评定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测评工具\

第五讲应对心理健康异常策略之二:心理亚健康的缓解与调试

教师的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的应对策略\

神经衰弱的表现与形成\

神经衰弱的心理调试\

第六讲应对心理健康异常策略之三: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识别

精神障碍是如何分类的\

精神障碍的主要病症\

常见精神异常症状的识别\

第七讲应对心理健康异常策略之四:心理与精神障碍的治防

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

抑郁症的识别与防治\

焦虑症的识别与防治\

社交恐惧症的识别与防治\

应激障碍的特征与应对\

第八讲保持心理健康策略之一:管理好自己的压力

教师的应激与压力\

 压力的形成机制\

压力管理的策略\

第九讲保持心理健康策略之二:调节负面情绪

情绪的自我管理\

精神和躯体的放松\

音乐的心理调试\

第十讲保持心理健康策略之三:调整非理性认知

合理情绪疗法\

常见的非理性认知\

非理性认知的改变\

养成健康的认知习惯\

第十一讲保持心理健康策略之四:塑造积极心境

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

构建积极的心理过程\

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

第十二讲帮助学生的艺术: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方法

建立心理辅导关系\

展开心理辅导进程\

识别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附录1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附录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参考文献

节选|前言

近些年来,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查询“教师心理健康”,百度的查询结果为365万条中文网页,谷歌(Google)搜索纪录更是多达560万条。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查询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各种学术和科普期刊杂志发表涉及教师心理健康的文章多达10431篇,其中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就占了9748篇。这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关注有了显著增加。这与教师职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不无关系。一些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结果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数不多的基于地方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异常问题。许多教育和心理工作者都呼吁要重视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的社会适应,也影响到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然而,无论是局部小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测查,还是对教师工作和生活适应状况的一般性观察,都没有证据表明教师人群中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异常问题,也没有证据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异常问题比其他职业人群更为严重。尽管如此,教师人群中的确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异常问题,不但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损害,也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教师职业的敏感性和特殊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理应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已成为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识。

由于心理健康知识在我国尚未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认识,主动接受专业帮助或临床干预还是非常敏感和隐讳的事情。在常规工作和生活状态下,一些心理干预手段的实施和推行会遇到一定程度的阻抗。因此,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降低广大教师接受心理健康干预的敏感性,增强寻求心理援助的自知力和主动性。一旦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异常不再神秘和令人恐惧,接受心理健康辅导或专业帮助的主观意愿就会加强。一旦人们对心理健康异常的发生和表现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就会树立和增强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和信心,也会有助于心理健康异常的识别和预防。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不但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和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要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广大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素养,主要是指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本书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从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常识、应对方法、预防措施和助人技能等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有助于广大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力求使教师在学习和了解这些心理保健常识的同时,形成对心理健康异常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掌握必要的识别、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异常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与此同时,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健康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兼职辅导员。因此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同样十分重要。

除了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之外,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也是确保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应从组织层面作出必要的努力和尝试。比如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整体范畴,建立针对教师的心理援助系统(EAP),扩大校内专职心理辅导员的服务功能与范围等。伴随着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的不断增强,心理健康干预和保障的机制也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只有这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目录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其它信息

装 帧:简装

页 数:207

开 本:16

字 数: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