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链接

当当网

手心里的宝--台湾传统手工艺撷英(图文台湾丛书)

作者:段皎琳

ISBN:978-7-5334-5502-6

定价:20

出版时间:2010-06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心里台湾传统

内容简介

    “图文台湾”丛书是一套内容丰富、纵横兼顾、“文献有征”而细节具体生动又好读的书,丛书包含了台湾的历史、人文地理、文学、教育、经济、民间信仰、民俗、民系等内容,以平实而简洁的语言,配以珍贵的资料图片,让图文互相补充,把台湾的过去与现在的方方面面都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台湾南部垦丁探奇》(作者段皎琳)是“图文台湾”系列之一,包括石雕工艺;织绣工艺等几部分内容。

精彩节选

    莺歌位于淡水河流域大汉溪下游的石灰岩地带上,地层中蕴藏着粘结力强、土质细致、适合拉坯烧陶的“大楠黑土”,加上特有的具有微粘结性的柴炭,使莺歌地区获得了“台湾景德镇”的美誉。全镇的工厂约有八百多家,无论其资本规模、生产技术、产品品质及各项指标,皆不输中国大陆的景德镇。对于忙碌的都市人来说,在莺歌,不论买陶,还是赏陶,都会让人身心愉悦。
    莺歌陶瓷自嘉庆年问由吴岸、吴糖、吴增等人在莺歌制陶烧窑开始,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莺歌陶瓷的发展起起落落,有过辉煌也有过消沉。莺歌陶瓷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台湾光复后。由于台湾与日本贸易的终止,再加上,国民党逃到台湾后,隔绝了两岸间的往来,莺歌陶瓷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陶瓷业借由此机迅速壮大,成为台湾陶瓷生产的中心。但是1989年后,因为台湾经济整体环境的转变,如工资上涨、人力缺乏、基本劳动法的订立等,均对资方不利,从而对莺歌的陶瓷产业造成重大冲击,莺歌的陶瓷业开始大幅衰退。在此危难之际,长期在莺歌的制陶业者改变经营理念和方式,致力于融合莺歌产业的特色,让艺术创作者、设计者与生产者共同合作,提高莺歌陶瓷的艺术地位与产业竞争力,更新传统商店街,成立以陶艺家为主的小型化与专业化工作室,并且尝试融合艺术园区与观光休闲的特性,开创产业艺术化、生活化的契机,促使莺歌的陶瓷制造业转型成为具有地方文化产业特色的行业。
    莺歌陶瓷在现代台湾艺术家的开拓下,除了继承了传统的技艺,还融人了新的技艺。例如,郭博州的陶板彩绘,就是利用陶可画、可刮的特性,在陶板上进行色彩瑰丽的创作。高义蝗的现代山水彩绘,就是利用釉料重迭的效果,以及透明及不透明的特性,将水墨画中的山水、瀑布,重新给予新的色彩,并在作品上让陶瓷釉色出现独有的立体感与浑厚度。陶瓷彩绘的画法和中国水墨画画法是相反的。水墨画一般是先画线条再染墨。现在则先染墨,把底色衬出来,烧后呈半透明或透明状。底打好就画所谓的皴,即线的部分。如果需要更浑厚,则可直接用丝瓜布蘸颜料敲上去。杨莉莉的青花彩绘则是将民俗剪纸图的线条表现用在青花彩绘上,使得传统器型在设计风格上有了新的创意和设计。青花只有单色的表现,所以通常比较强调设计风格、线条及染色技术。构图分对称与不对称、疏密的变化、深浅的变化。用国画的洗色方式把深色的部分先染好,再找一支用了比较久的秃笔,一半沾颜色进行描画,画的深浅色彩就出来了。而陈士侯则是以明快利落的书写笔法,精彩地勾勒出古典人物的姿态神韵,并结合流动性的釉里红,让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画钟馗可以比较奔放一点,身穿红袍。线条有虚实之分,实线不能放过,像手就不能画错;虚的部分则可以随意挥洒。因为颜料高温时会流动,所以靠上边线的地方可以多涂一点,下边线就少涂一点,以免超过边线。
    窑烧前的釉里红看起来是粉绿色的,烧制后就变成红色。
    今天那些从事仿古彩绘的窑场,以精致的官窑风格重新设计与诠释了彩绘,创造了另一种彩瓷的用途。艺术家与个人工作室,更是以陶瓷作品来表达个人的创作风格,并与世界对话。因此不论是分工创作的彩绘师傅,还是个人创作的艺术家,他们的努力,让这兼具典雅和创新的现代艺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带领我们走人艺术殿堂。
    仿古青花彩绘的程序一般是轮廓定位、上线条,然后上色、洗色,最后是上釉、窑烧、作旧。以画在花瓶上的人物为例,第一个阶段就是以铅笔作一个简单的轮廓定位。初步下笔,先在花瓶上做一个中线的定位。陶瓷上的人物画一般比平面上的难度要高,且陶瓷坯体会吸收水分,为增加描绘线条的流畅性,可以在色料里中添加一些甘油或胶水,一方面可以增加润滑度,另一方面是阻止坯体吸收水分,画起来比较顺畅。第二个阶段是填色,也就是上色。在上色初步完成之后,需要针对周边一些不整齐的地方进行修整,这个时候刀子就派上用场了。用刀子修线条的时候,和画笔一样,需要用很简洁很流畅的动作。线条修整之后,再用未沾任何颜色的干净笔,沾上适度的水,在上色的地方轻轻地把色带修匀。接下来就是给头发上色。旁边类似烟雾图案,用的是最深的颜色,因为一会儿需要从这上面再去洗色。笔尖不,能有任何的杂物。直接用水,然后轻轻地从它的外围带出去。当图画完成之后,需要详细地检查一遍,确定没有瑕疵后再准备上釉,釉上好之后就直接放到窑里去烧。作旧是利用酸性的药水,把釉面的光泽减弱几分,呈现出岁月沧桑的感觉。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用我们一般家里堆积的尘土,对釉面进行擦拭处理,让它像经过时间风化那样。
    仿古粉彩一般需要拓稿、描边、上色、洗笔以及上粉彩。拓稿是在原图上以毛笔蘸普通写字的墨,描出大概轮廓,主要用于确认轮廓位置。接着将宣纸盖在轮廓上,再以潮湿的毛巾拍在宣纸上,让宣纸慢慢地湿透。湿的宣纸拍打和移动会破,需要用塑料纸盖在宣纸上继续拍打。底下的黑线就慢慢地移过来。将塑料纸及宣纸整个拿下来,转盖在新的白瓷上拍打,轮廓就会印上去。宣纸将图像的轮廓清楚地拓印在白瓷上之后,再以水性黑色颜料,重新为图画来描边。画线条画得不好可以修改,瓶子上有时候有油,画不上,画了后会缩。缩的时候毛笔蘸一点鱼胆水或鱼胆粉,就不会画不上。颜色分成油色和水色,以油调的颜色就是油色,以水调的就是水色。油调的分樟脑油跟凡尼水两种。凡尼水有黏性,樟脑油没有黏性。水调的得用胶,没有胶涂上去,干了以后会掉。
    仿古彩绘里面有许多细致的填色表现,但是要如何让流动的水色色料聚集,不超出边线,陈士侯是用锅底上的锅灰。锅灰很细,沾在这个边缘上,就让水色聚在一块,不会漫过线。洗颜色也叫洗笔,实际也是刷。用拭面纸去拍打,让它有浓淡。用水色画线,画好以后再拿油性的来洗,洗颜色,洗深浅。水色的有胶,它干了以后就沾在这上面,拿油的来洗不会掉,颜色不会脱落。粉彩能够呈现玻璃样的光泽以及晶莹剔透的质感,其原因是在色料中加了不透明白粉,又称为白水;不透明白粉涂了以后,白的会浮起来,给人一种立体感。P5-8

其它信息

装 帧:平装

开 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