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未完:教科书外的民间记忆

作者:杜涌涛

编辑:周青丰 李 玲

ISBN:978-7-5334-5236-0

定价:28.00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标签: 传奇未完教科书

内容简介

本书卖点

1.   版,

本书是《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传奇”栏目精品文章的结集。

2 动,

本书关注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民间艺人的生存现状和那些即将湮没的民间技艺,各种另类的玩家、为动物代言的城市边缘人、还有那些平凡人的非常经历。

3.  华,

朴实无华的笔墨中叙述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感受着那份感动与真诚。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传奇”栏目之精选结集。

“传奇”栏目写普通人物不普通的一面,以报道不同阶层、生活在社会不同角落的当代奇人、趣人、有非常经历的普通人的传奇故事为主。为我们展现了鲜为人知的民间传奇、民间记忆。 

编者简介

杜涌涛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冰点周刊》主编。

目录

序言

一、教科书外的民间记忆

他的老姑奶奶是慈禧

我是晚清的高干子弟

教科书外的民间记忆

弥合缝隙的民间努力

最后的艺僧

让皮影挑逗城市

针脚里的花样年华

一个剃头匠的世纪剪影

二、奔腾年代的失传手艺

景泰蓝第一人

百年爆肚传人

曹雪芹风筝传人

弓箭铺的最后传人

“宝刀衡”掌门人

京剧脸谱大师

京城风车王

京城斫琴大师

重拾起这空竹手艺

“鬃人白”续传绝艺

“拉洋片”的农民艺人

奔腾年代的失传手艺

三、玩家·玩主

“玩路者”廖佳

“玩”出来的博物馆

捡出个古瓷片博物馆

民间玩具大藏家

变形金刚大玩家

“连环画国王”马建国

军品圈儿的一面旗帜

玩主马福立 

“女大山”扎根儿北京

武然这“角儿

京城灯谜大师

昆曲“第一关公”

四、城市边缘人

“的哥”漫画家

梨园界的日本武丑

事故新闻发言人

一个穷人的快乐哲学

书贩子胡同

“饭桶”们的饭统/我代表动物面对人

的士歌手

大乔小乔

调色板永垂不朽

五、非常经历

凯佳的别样童年

无手“车神”

北大边缘人

格罗夫山的陨石猎人

天下有贼

无名演员的台前幕后

金刚的现世就是我

新闻圈里的“无眼之王”

保镖生涯从中南海开始

一部烂片的传奇剪辑

调酒师的五味人生

六、有梦的草根人生

为中国孩子负债的法国人

一个农民的机器人王国

卖鞋的得了老舍文学奖

救火上瘾的私企老板

用步伐丈量世界

八十老太玩博客

   编辑推荐
全书承载着编者深厚的现实焦虑和现实关怀,不失为一部是脉络清晰,充满张力的探讨平凡人生的佳作。
读者定位
喜爱《冰点周刊·传奇》的读者、新闻从业者、对市井人情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相关图书
杜涌涛主编:思想的表情:旧闻依然鲜活

杜涌涛主编:民国旧士:过去的那些人

 

序 |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

有关新闻,不同教科书上有不同的诠释,其中之一认为,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这种观点,到了网络年代,似乎更加大行其道。事实也是,越来越多的新闻正变得越来越快,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当然,越来越多的新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轻,浮皮潦草,如过眼烟云。

新闻有没有更长久一点的意义?意义何在?不同的认识会导致新闻从业者以不同的姿态和方法制作新闻。相对于网络年代日益“工业化”和“流水线”式的新闻制作,《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愈来愈像一个置身于喧嚣浮躁之外的新闻手工作坊,独特与精致是这家作坊从未停止过的追求。

《冰点周刊》并不认为,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它孜孜以求的是,即使新闻已经变成旧闻,但其认识价值和文本价值历久依旧弥新。

《冰点周刊》强调新闻的思想性,但这种思想性是理性的、温和的、建设性的。相对于许多媒体而言,《冰点周刊》更加看重新闻的表现性和可读性。它不喜欢干巴巴的思想,而是钟情于那种“有表情的思想”。

《冰点周刊》一直在苦苦寻找一个时代的经典意象。换句话说,它一直在张大眼睛注视着这个时代的“那一滴水”。它摒弃宏大叙事,喜欢在细枝末节的表现中,让读者看到这个时代模糊的背影。它的编辑的口头禅是:故事、故事、故事,细节、细节、细节。

《冰点周刊》并不冰。它只是不那么热衷热点和热闹罢了。冷眼热肠是它的记者进入新闻现场时的状态。在它看来,记者可以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但记者的笔不能泪流满面。一颗悲悯的心,须有一支冷静的笔伴随始终。

《冰点周刊》排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新闻风格。它提倡的风格是平实的、朴素的、含蓄的、隽永的。不猎奇,不靠制作刺激的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

《冰点周刊》一以贯之坚持制作严肃新闻,但严肃不等于僵化、呆板,更不画地为牢。严肃仅与态度有关。严肃无须板着面孔,恰恰相反,愈是严肃,愈须有趣,好读。

《冰点周刊》十分看重“稀缺”。物质资源因稀缺而愈加贵重,精神资源因稀缺而尤显珍贵。它的报道,很费力地挖掘着我们民族丢失的某些传统,也很用心地传递着我们国家一向缺失的某些价值。

《冰点周刊》不是专业报刊,也不是专给某一部分小众阅读的读物。这里既没有专家,更没有“权威”。它只是根据普通人的常识来判断新闻。在它看来,好的报道直指人心:要么触动心灵,要么震撼头脑。

《冰点周刊》并不偏重厚爱某一阶层或某一群体。它只是根据新闻的本分做事:坚守中立立场,维护客观原则。如果一定要提升其某种价值取向,那就是:它希望自己的报道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有力者汇聚起向善的力量,让无力者获得向上的支撑。

一直以来,便有一些铁杆读者,一期不落地收藏《冰点周刊》,而更多的信息反馈是,几乎每天都有读者打来电话,询问《冰点周刊》的报道何时结集出版。恰好福建教育出版社乐意成全读者的这一愿望。

一份已经翻过的报纸早已变成旧闻,但在相当一部分读者心目中,这些旧闻依然活着。今天,它将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人们的书架和记忆,进入历史。这让我们这些办报纸的人,今后更加诚惶诚恐,不敢对新闻这份职业产生半点倦意,失去半点敬意。

杜涌涛

中国青年报社编委、《冰点周刊》主编 

节 |“玩”出来的博物馆

一个澳大利亚人用报纸包着件瓷器,来找马未都鉴定。还没等那人打开包,马未都用手一摸,便说:“是件缩腰盖碗,乾隆时候的。”老外愣住了,支吾了半天憋出句:“你,你怎么这么大本事?”

“不是我本事大,不过见的东西多了,这种缩腰盖碗只乾隆时才有。”50岁的马未都坐在“观复”博物馆馆长办公室的太师椅上,整齐的寸头已见白茬儿,微微笑的眯缝眼,透着股沉稳劲。一身中式排扣夹袄,与周围摆放的明清家具相得益彰。

马未都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又当了几年机床工,业余时间写写小说。1981年,《中国青年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马未都不仅因此收到了“一麻袋的来信”,还被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看上,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随后,他和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很是火了一阵。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

“马未都看好什么,什么就涨。”这几乎是玩家中间不成文的“定律”。形容他传奇色彩的经典是,他的一只以5000元从琉璃厂小摊买进的鼻烟壶,在香港以6万港元成交。

“我祖上既没人写字,也没人玩古物,我这就叫旱地拔葱。”马未都颇为得意地说。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国营文物收购点,每天早晨门没开,就有许多农民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老瓷器在那等着,排队的人足有一里路长。一只康雍乾三代的官窑碗才10元钱。马未都当时在出版社,手里常攥着稿费,每天上班前总要先去那儿转一转。见着什么喜爱的,就“省包烟钱”买下来。

当时农民排长队去卖文物,国家又拼命压价,马未都就是在这种根本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好而好上古玩的。“没别的,我就是喜欢‘玩’。要知道,当时10块钱一只的碗,现在起码能卖个四五万。如果光想着赚钱,今天我恐怕也进了财富排行榜了。”

最初,他“玩”瓷器,买回家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享受“和古人神交的滋味”;二是“琢磨”,熟悉不同年代、不同窑址、不同工艺的瓷器。

“我也上过不少当。”马未都笑着说。有一次,他买下一件农民的瓷器后,见那人一副落魄样,就请回家做饭招待。那人吃饱后特别激动,说:“您对我太好了,这是我离家后吃的最好的一顿饭,酒有点喝多了,实在不好意思骗您。刚才卖给您的瓷器是假的。”说完撒腿就跑了。

但让马未都苦恼的不是东西看走了眼,而是找不到知音。他淘到一样喜欢的瓷器,回到单位就拿出来让同事欣赏。别人一听是花十多块钱买的,都笑他当了冤大头。甚至有人讥笑他“玩物丧志”。

“当时我拿着瓷器找谁谁都不理我,说我是傻帽儿。现在全国各地天天有人拿着瓷器找我鉴定。这社会,不一样啦。”马未都摇了摇头感慨道。

做了10年编辑,马未都觉得“写字太累”,“文坛太浮躁”,于是,辞了出版社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投入收藏。时间长了,陶瓷、古家具、玉器、古玩……藏品很有点规模了,他就想建个博物馆,以便和其他古玩爱好者更好地交流。

1997118日,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家私立博物馆。“观”,就是看;“复”,就是一遍又一遍。8年来,博物馆举办了十多次大型展览,接待了数以万计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一个工作人员说:“马总一有空就叉手站在门口,乐呵呵地和人说话,遇见知己,说上三四个钟头是常事。”

但有件事让马未都难过至今:有一女青年,参观完博物馆里精心摆设的明清家具后说了句:“这些烂椅子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店里的电镀椅子呢。”他在边上听着,半天没缓过劲来。

马未都说,他不会把博物馆留给子孙,而要把它完整地留给社会。“这些古董会变成一种力量,会改变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状。”他把手一挥,“你别笑,早晚我得把这段话刻在我那博物馆的影壁上。”

(林天宏  原文发表于20050202)

其它信息

装 帧:简装

页 数:238

开 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