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感的出版人,不能只盯钱——黄旭社长接受厦门晚报专访

2008-12-01 08:00:00 来源:福建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 点击: 收藏

有责任感的出版人,不能只盯钱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黄旭接受本报专访

“你说全国有哪几家地方专业出版社可以拥有所有中国两院院士的人脉资源?我们很自豪地说,惟有福建教育出版社。”
    近日,本报记者在福州与黄旭面对面时,这位我省教育出版的“掌门人”如是说。


    【直面困境】
    书籍不像牛奶猪肉非买不可


    记者:下个月初,福建教育出版社即将迎来50周年庆,你认为50年对它意味着什么?
    黄旭:意味着从兴盛到死亡到新生。现在的出版市场很混乱,过去的出版社有专业分工,而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改以来,教育出版恶性竞争加剧,许多出版社和代理书商一拥而上,光是高考总复习类型的书属我省出版的就有80多种,高中会考类的有近10个不同版本。这不仅对教育社造成巨大冲击,实际上更是一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也让家长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书籍不像牛奶、猪肉那样,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牛奶、猪肉再怎么提价老百姓还得照买照吃。当读者非理性看待书价,加上出版社无法完成操控自己的产品,出版危机就愈加明显。
    基于目前的困境和现状,我们提出“新生”的概念,目的就是要彻底摈弃“靠吃老本过日子”的思想观念,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再创新的辉煌,必须紧紧握住市场的脉搏,调整经营思路。


    【调整思路】
    向数字出版和文化创意产业探路


    记者:您刚才说到调整经营思路,能说说是怎么调整的吗?
    黄旭:坚持以出版为主业,尝试以资本为纽带,带动相关产业,将为出版主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我们通过投资控股福建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教发数码有限公司等措施,努力探索发展的路子,应该说成绩是显著的。
    再如,我们今年4月投资300万元,在北京注册“八本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是为了更加敏锐地把握市场信息和动向,利用北京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探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运作模式,主动接受更大的市场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及创意时代的今天,我们着力向数字出版和期刊市场进军。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我们正与大陆及台湾一些文化企业洽谈,拟打造一个高品位读者俱乐部和文化休闲会所。去年,我们还成功转让了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股权,使该项目的国有资产增值100%。


    【对台合作】
    《图文台湾》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


    记者:说到对台出版合作,我知道教育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许多创举,比如向台湾多家出版机构输出版本使用权,涉及图书近百种,其中还不乏类似《朱子大传》等获国家图书奖的精品书。近年来这方面的合作有没有进一步拓展?
    黄旭:有啊。最近几年,教育社与台湾同行的交流日益频繁,与台湾多家出版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
    此外,我们还推出《《跨越海峡》、《当代台湾人物图谱》等几十个品种的书籍。我们被列入全国“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大型台湾读物《图文台湾》(60本)正陆续出版,《台湾教育通史》等也即将出版。教育社还多次邀请台湾著名作家、文化名流来福州、厦门,与海峡西岸读者进行交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品牌至上】
    经营品牌,“亏本买卖”不可缺


    记者:冒昧问一下,有些书甚至同行都认为“叫好不叫座”,为什么贵社还一直愿意做这样的“亏本买卖”?
    黄旭:你说的“叫好不叫座”指哪方面的图书?
    记者:比如《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之类的,一投资就是好几百万啊。能卖几本呢?还有其他类型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呢?
    黄旭:你知道教育社在教师用书和学生读物出版方面享有权威和专业优势,目前我们的教育理论类图书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国同类出版社10名以内,少儿类图书每年有百种图书入选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你说的“亏本买卖”,应该指文化学术图书吧。实际上,我们通过出版《学术大典》,积累了丰富的作者资源和编辑经验。你说全国有哪几家地方专业出版社可以拥有所有中国两院院士的人脉资源?我们很自豪地说,惟有福建教育出版社。而这种高端的作者资源恰恰就是生产力。
    我们出版的一些人文社科书不仅获大奖,同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如《陆克文传》、《鲁迅著作手稿全集》等。今年1月,央视以我们出版的《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为资料背景,专题制播了5集大型历史文献片。教育社还被业界誉为“鲁迅作品出版重镇”。
    当然,相对于教材教辅,这类图书“量少利薄”,甚至是如你所说的“亏本买卖”。但是从品牌经营和发展的角度看,却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有责任感和有理想的出版人,我们不能把眼睛仅仅盯在钱袋子上。


    【教女有方】
    成功育女启发出版


    记者:问一个“公私兼顾”的问题。您有教育硕士的学位背景,成功培养一个优秀女儿叫黄思路:从小就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钢琴过10级,几度被选派出国,出过两本畅销书,在央视与韩寒对话,被保送北大,读了3个学位,毕业又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我想知道,是您的职业对培养孩子产生巨大影响,还是可以说,你成功培养女儿的经验对教育出版有很大的帮助?
    黄旭:我女儿的名气比她父亲大,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笑)。可以透露给你一些隐私的是,我当时之所以从任职的南平师专考取苏州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纯粹就是为了教育孩子,也算是很有“功利性”的哦。
    我太太是位大学教师,我俩一直给孩子灌输“学习策略高于学习方法”的理念,技巧、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但策略就不一定。孩子从小做作业我们都不管,有问题让她自己问老师,甚至连家长签字我们都一直由她代替,目的就是要她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负责。
    我女儿后来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应该说,或多或少都有受我的影响。但反过来说,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我从事的教育出版也是有启发和帮助的。例如在选题的开发上,我会特别看重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培养有帮助的书籍,这包括近年来我们对“生命化教育”课题的推动和支持,对著名学者叶澜、朱永新等的理念的推崇。所以你可以看到,这几年教育社适合教师人文阅读方面的书出的比较多。

                                                                                               转载自2008年11月27日厦门晚报

                                                                   http://www.xmnn.cn/dzbk/xmwb/20081127/200811/t20081127_811594.htm

上一篇:柳斌杰署长为我社五十周年社庆题词
下一篇:《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出版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