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出版笔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李长莉
中国近代社会史是近年来日益兴旺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兴旺的原因有二:一是从现实而言,由于我国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转型期,出现许多社会问题,一时难以理清,难以解决,人们希望从以往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借鉴,因而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二是从学术内部而言,以往研究积累较多的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经济史等老学科,一些基本问题已经理清,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因而需要进一步向社会史这一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拓展。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投身于近代社会史领域的研究,每年都发表有论文几百篇,出版著作数十部。然而,由于近代社会史没有象以往老学科那样的历史资料整理出版的积累,而相关的历史资料既浩繁又分散,缺乏整理和汇集,虽然不少研究者手头已有了相当的资料积累,但由于学术管理体制上的种种缺陷,对于资料整理和出版缺乏支持,使得这一工作难以展开,因而至今还没有一套大部头的、具有一定基础性和系统性的近代社会史资料汇编出版。这种状况使多数研究不得不都要从收集、爬梳最基本的资料入手,导致大量重复性劳动,并造成研究题目琐碎分散,运用资料七零八落,使研究工作长期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小生产水平,难以上升到规模性、系统性的成熟研究。研究课题也多为小题目或局部研究,而难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中层问题研究,也难以建立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历史解释与理论方法。史料是史学研究的食粮,现在这种状况,一面是近代社会史资料浩如烟海,一面是缺乏整理汇集,难以有效利用,就象是大片成熟的庄稼一直长在地里,得不到收割、加工和储存,要吃粮的人们只能人手一把镰刀,自己跳到田里现找、现割,再自己加工、煮食一样。历史资料的缺乏整理汇集,已经成为阻碍近代社会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不久前出版的这套由李文海、夏明方、黄兴涛教授主编的十卷本《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正是打破这一局面、突破这一瓶颈的开拓之作。这套书汇集了1920-1940年代中国第一代社会调查者对当时中国社会多个方面的一些社会调查成果,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直接描述和记录,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社会调查学术史的早期记录,反映了第一代社会学者的初步考察和研究结晶。其中许多问题是我们今天仍然在关注、仍然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早期的学术开拓也是我们今天继续研究、重新起步的基础和阶梯,因此这些资料具有双重史料意义。这套书的出版,以及已列入计划的后续系列的出版,给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基础性资料,在近代社会史资料的整理出版上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感谢参与这套书选编整理的师友们,他们在没有专项经费资助的艰难条件下,不惜贡献宝贵的精力和辛勤的劳动,为学界作了这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更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在市场经济的压迫下,能够有这样不计功利而支持学术事业的魄力,毅然承担这套书的出版。我们期盼着续编及后续系列出版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并希望这套书成为近代社会史资料整理出版的一个良好开端,希望后续还能有更多的学者、出版界朋友进行这样的奠基性工作,有计划地、成系列地、分门别类地整理出版一批近代社会史资料,并能够得到学术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唯有这种学科基础建设工作的实施,才能使研究走上有序、正规、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使近代社会史真正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可以预见,随着一批近代社会史资料汇编的出版,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将开始告别以往手工作坊式的小生产分散化研究,而转入基础性与研究性相衔接的系统性、规模化研究,使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开创出一个新局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下一篇:试论编辑的审美体验